实现思政教育背景下的文化育人形式创新

二、实现思政教育背景下的文化育人形式创新

(一)文创育人打破思维界限

文化育人要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理念,不能是一味地单方面进行传统的教育输出,而是应与学生思想,与新时代接轨,用鲜活的形式讲好育人故事。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思维灵活,消息灵通,见识广泛,传统的教育形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育人标准,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育应因势而新,因时而进,不能站在传统思维界限内,文化创意育人绕过思维误区,与创新思维结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究鲜活的文化育人形式,文创育人弥补传统思政教育枯燥、刻板的不足,让育人更贴近学生,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好思政故事,紧紧抓住学生内心。

(二)文创育人解除身份限制

文化育人应解除身份限制,打破教师教育和学生被教育身份,破除师生间施与受的关系。传统形式下的育人者教学费劲,受众学生学得没劲,这种单项式的育人影响了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不利于学生形成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文化育人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文创育人打破传统师生身份的限制,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和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文化,理解文化,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文化元素提取,创意设计。老师帮助指导学生,为学生做引导,为学生提供平台,与学生合作,创造出富有文化深度、时代特色、人文温度的文化育人形式,达到无声教育的效果。

(三)文创育人跨界平台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传播效果。高校文化育人常采用课堂教学、谈话教育等单一方式,造成文化育人只能单项发生,却达不到共鸣的尴尬局面,形成了“平台高墙”,严重制约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想要打破“平台高墙”的束缚,必须站在学生角度。文化创意育人需要构建完整的工作体系,在文创设计过程中学生们进行前期调研、团队协作、互动交流,将文化分析、文化元素提取,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中,创新表现形式,打造师生都喜欢的文创设计产品,将文化故事、文化精神融入文创设计中去,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具、书签、明信片、邮票、服装等,制作出实物产品,让师生拿到产品后想要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创新传播载体,达到跨界传播效果,打造出具有故事性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