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化育人与专业技能拓展的正向融合

一、实现文化育人与专业技能拓展的正向融合

(一)专业技能提升是文化育人载体的现实需求

专业技能提升是文化育人的基础,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是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文化育人载体的现实需求。在文创育人过程中,文创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是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部分。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的储备,二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三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基础理论储备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是文化育人的基础,理论基础是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理论基础不仅包括专业的设计理论,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历史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学习吸纳和储备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正向思维,汲取正能量,在各种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中具有分辨能力和较强的辩证思维。

2.实践能力的锻炼

将理论融入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念。实践是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可以采用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前期调研、活动策划、讨论研究、志愿服务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在亲身实践和参与过程中,发挥文化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加强价值观的共振,体现文化育人的辐射作用。

3.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创育人中重要的培养环节。文创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散思维的空间环境,在文创设计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打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用他们的能够接受的方式,将各种正向的文化内容进行理解设计,再创作,实现文化的跨界传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用学生们听得懂的语言来讲好思政故事。

三者与文化育人相辅相成,转变传统的育人模式,融入现代育人模式,创新形式,提高学生基本素养的同时,达到了沉浸式文化育人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基础。

(二)文化育人与专业技能拓展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应当打通文化育人与专业技能拓展的相融路径,将精准的文化育人教育内涵熔铸于多元的专业技能拓展形式中,以文化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方向,旗帜鲜明地引领青年审美,启迪青年思想,塑造青年品格。

以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内容,包括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在挖掘的过程中把握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汲取优秀文化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坚定正确的价值追求。以能力提升为方向,将文化内容赋予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创造力、沟通力、团队协作能力,用多元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将文化鲜活化,跨界传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文化育人与专业技能拓展的融合是提高新时代青年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育人者与学生受众的正向互动路径

育人者和学生受众是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文化育人想要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与专业技能提升的融合是育人者和学生受众的正向途径。整合资源,紧靠学生受众,打通育人者与学生受众的沟通路径。

着重学生亲身参与,无声教育,以达到深入引导的作用。育人者通过科学策划、合理配置,整合文化资源,将主导身份转变为顶层设计身份。构建学生团队,让学生成为育人过程中的组织者,学生为主力军,激发师生共同参与,实现育人者和学生共同成长学习的良性循环。育人者参与指导过程,主要职责是“导”,起引导作用,给出合理建议和评价,做到及时优化和调整思路,为学生给予经费支持。尊重学生主体,学生亲自参与项目体验过程,由被动的受教育身份,转变为主动的文化育人教育内容提供者和组织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