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意义
(一)拓宽了高校文化育人的载体
与传统的育人载体体积大、难移动、使用时间有限不同,新媒体文化育人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文化育人教育。用户的注意力是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新媒体作为高校文化育人的载体,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它将高校文化教育内容融入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用感情和温度抓住学生。如:共青团中央制作的“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引发学生学习热潮;2020年备受学生欢迎的B站发布了一则名为《后浪》的短视频,犹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激荡起青春之声。
(二)丰富了高校文化育人的方法
如今,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制作视频、动画、图表、音频等形式进行传播教育,不仅方便,而且简单易懂、生动有趣。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被学生广泛使用,这为教育者提供了与学生交流的新平台,便于教育者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增加师生交流机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情化人,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突显文化育人的柔性。特别是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到学校上课,多数学校开展各项网上育人活动,为特殊情况下高校文化育人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效途径。如新媒体平台“易班”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已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
(三)为学生话语表达提供舞台
以往的教育里,老师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只是听讲者,由于师资有限,课堂基本为大班制,学生鲜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新媒体的出现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表达想法的地方,随时可以边听课边通过发弹幕或者发表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接受并在脑海中即时进行思维的加工与理解,输出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发表微博动态、发帖评论、转载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拥有自主说话的权利。
(四)是文化育人模式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媒体育人具有“多元化、虚拟化、个性化等特质,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成为媒体发声筒”。由于以新媒体为依托的实践育人模式不受环境和时空的限制,学生通过教学网络平台、实践教学专属微信公众号和微博、QQ部落等,随时都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得实践教学的参与率大大提高。另外,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视频、音像及图文等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有助于解决实践教学中经费不足、学生人身安全保障措施缺乏及实践基地教学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此外,在以新媒体为依托的实践育人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按照教师布置的相关实践任务,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思考,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利用和发挥新媒体资源共享和即时沟通的优势则成为思政育人中文化育人模式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