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基础》简介
《播音创作基础》这本书是由张颂著创作的,《播音创作基础》共有68章节
1
前折页
...
2
向张颂老师学习(代序)
我是1986年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上学的。当时从南方一个小山村跌跌撞撞走来,一开口全是家乡话,普通话说不利索,也不善表达。我偶然看到一本《朗读学》,...
3
目录
...
4
第三版前言
《播音创作基础》一书,从1985年10月以《播音基础》为名正式出版以来,已经26年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播音理论研究逐步提升,播音主持队伍日益壮大,播音主持...
5
再版前言
《播音创作基础》是1990年出版的,至今已经13年了。如果从1985年出版的《播音基础》算起,就是18年了。从跨世纪的全球视野里我们看到,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突飞...
6
前言
播音创作基础是播音系专科和本科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是播音系研究生攻读的专业方向之一。播音创作基础,应该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播音创作...
7
序
播音创作基础是播音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它区别于播音发声理论和播音文体理论。它不包括播音心理学和播音美学。它只研究从备稿到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这个理论...
8
第一章 播音创作
...
9
第一节 播音主持
播音,是广播电视传播中话筒前、镜头前进行的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创作。 播音,是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行进的创作过程。 播音,是“党、政...
10
第二节 创作要素
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重要特征,就是人类善于创造。 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充满了创造性,其中既有制作,又有创作。而创作的要素,构成了各种创作的必要条件。 有声语言创作...
11
第三节 创作空间
有声语言创作,保有着广阔、深远的时空。其可容性,包罗万象;其可能性,通达天地;其久远性,代代流传;其融通性,铭刻肺腑。历史上的许多创作,由于保存不力、搜集困难,...
12
第四节 社会功能
有声语言的创作,必须顾及它产生的社会功能。否则,就会导致有声语言创作的失效和无效。 有声语言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角度: 从传受的关系看,传者要成为真正的信...
13
第二章 创作主体
...
14
第一节 主体定位
我们所说的有声语言创作主体,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他们是“在媒体传播中,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干或主线,出头露面,驾驭节目进程的人”。 他们是“党、政府和人...
15
第二节 话语权力
党、政府和人民赋予了播音员、主持人在话筒前、镜头前播音和主持的话语权力。播音员、主持人代表媒体和节目制作群体,把撷英荟萃的信息、集体智慧的结晶、人类文化的精华、...
16
第三节 主体能力
有声语言创作主体之所以能够进行创作,是因为有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有使用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有在话筒前、镜头前向大众进行传播的能力。 我们认为,...
17
第四节 主体差异
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至今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未能满足广播电视事业的需要。这个新生的专业和职业,往往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甚至轻视、蔑视的言论和做法,这是...
18
第三章 创作道路
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创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但是,正确的创作道路不是自然天成的,更不是不学而能的。它需要认真、刻苦地反复琢磨,深入、扎实地长期体验。任...
19
第一节 创作道路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道路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主动被动,都面临着创作道路的筛选和抉择。 有的,指引人们浮于表层,简单而浅薄,让人们很容易就能做到...
20
第二节 正确道路
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宝贵财富。如何认识和把握正确的创作道路,他们也存储了精心思考的见解和长期探寻的架构。我们后来者,经过集思广益,基本上厘清了...
21
第四章 语言特点
播音语言,除了具有有声语言、艺术语言的共性,当然还应有自己的个性。我们的普通话播音,我们人民广播电视的播音语言,更是独具一格,已经成为太空电波里的黄钟大吕。 现...
22
第一节 规范性
规范性,是一个社会所有活动的共同品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追求。虽然规范的内涵和外延各有区别,但是都在力求规范化。政治不规范,影响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不规范...
23
第二节 庄重性
播音员、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传播手段的新闻工作者,播音语言应该反映出大千世界的本来面貌。这种反映,应该是真实、清晰、恰切、质朴的,而不应该是虚假、含糊、...
24
第三节 鼓动性
有声语言创作,不能失去鼓动性的特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鼓动性,意味着有声语言创作的鲜明的目的性。有声语言的创作,不是为了自误自乐,更不是无病呻吟,目的是让听...
25
第四节 时代感
从有声语言的发展史来看,时代感具有持久的稳定性,又反映社会发展的轨迹,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古代和近代,现代和当代,都能够显现出变化的印记。广播电视播音语言,时代感...
26
第五节 分寸感
语言传播的效率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命,也是其他节目的需要。但是,这效率绝非仅仅是“快”,更指信息内容、信息传播的“准”。只是一味地加快速度,认为越快越好,甚至...
27
第六节 亲切感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们十分重视传播渠道的畅达,而尽力防止传递途中的任何阻断。播音语言的传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广播中出现语言差错、电视...
28
第五章 创作准备
创作准备,是指创作主体在创作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众所周知,创作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准备的言行,冒冒失失...
29
第一节 广义备稿
创作准备,最重要的是广义的准备。“广义备稿”已经沿用多年,甚至形成习惯,这里,为了方便,我们还是继续使用。实际上,“备稿”一词,很有广播电视特点,“稿”,既指文...
30
第二节 狭义备稿
在进行播音主持的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创作之始,就要不可避免地面对具体的创作依据。这时,狭义的准备便成为极其重要的了。这当然是在广义的准备基础上,进入具体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