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表达方法

播音创作既然在于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把内部语言外化为有声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有声语言就是创作主体创造性劳动的最终体现。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怎样“形之于声”?怎样借助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实在是极为重要、不能轻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播音理论的探讨中,在播音实践的指导中,经常是过多地强调感情的作用。有一段时间,甚至突出地强调激情的作用。这个偏向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因为感情,或者激情,的确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味强调、一味突出,就会导致掩盖、消解表达的方法,走到“唯情论”的斜路上去。现在,我们能够指出这一点,也许正是过久地接受过它、吃了大亏的缘故。
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社会原因,由于某些个人原因,我们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语言技巧,总是浅尝辄止,近于讳莫如深。于是造成了一种错觉:“有了无产阶级的感情,有了革命的激情,就有了一切。”这“一切”,其实可以改为“技巧”,那就意味着代替了技巧,取消了技巧,以致后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技巧”在那“一切”中也不被包容了。这种倾向对于一个新兴学科,对于一种语言艺术,无异于窒息,甚至是扼杀。只是那些有志者,在自己的摸索中,把那珍贵的收获,刻上自己的心扉,用实践检验着、补充着。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成果,是应该更早地、更快地问世并广为传播的。
现在,对感情作用的重视并未消失,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对技巧的作用,那认识正日益深化。
当前,在技巧的运用上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至少是不利于给技巧以长足发展的余地的。这种观点认为:运用技巧必须不露痕迹。按理说,并没有值得指摘的。但是,它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为“唯美主义”“艺术至上”论堵住通路的同时,却为“唯情主义”“体验至上”论敞开了大门。我们历来反对单纯追求技巧,认为在技巧上“纤细过度,翻更失真”。我们同“唯美主义”“艺术至上”论有根本的分歧。
但是,“文章如善塑”,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正因为它不是自然。为了脱离自然形态,只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技巧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会是一蹴而就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知到用,由生到熟,熟能生巧,该是一个多么曲折反复、痛苦艰辛的征程啊!“玉不琢,不成器”,不去雕琢,不敢雕琢,怎么能达到善于雕琢呢?只有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才可望“大巧若拙”“不工者,工之极也”的高超水平出现。那种以“不露痕迹”为由否定“雕琢”的说法,对创作主体掌握技巧,特别是对初学者了解和尝试技巧的运用,是相当幼稚和片面的。这样,我们就在重视技巧的自觉运用上同“唯情主义”“体验至上”论划清了界限。
感情和技巧的统一,是我们的根本观点,也是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所坚持的核心问题。不过,这含意并非所有创作主体都明确。认为技巧必须服从感情的需要者大有人在,这毫无疑义是好事。而对于技巧给予感情的反作用,就显得认识不足了。
技巧不应处于被动的消极适应的地位。技巧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感情的抒发鸣锣开道。人们从孩童时期起,就在不自觉地运用着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虽然简单,“技巧”的作用已经初露端倪,为感情的抒发服务了。作为创作主体,如果总处于启蒙阶段,技巧是不会从天而降,给感情以反作用的。认识和发挥技巧的反作用,并不玄妙,在技巧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肯定会有一定的体会。技巧既可以表达出“只能意会”的微妙感受,又可弥补“力不从心”的体验缺憾;既可以支撑“声情并茂”的辉煌大厦,又可以调节“风雨欲来”的身心变异。以“高声呐喊”掩饰内心空虚,以“悄声耳语”冒充亲切自然,也是技巧的反作用,不是也很能惑人于一时吗?我们是把这打入另册、列入弊端的。不过,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技巧的反作用很重要,让技巧正确发挥反作用,与感情一起形成巨大的合力,播音员义不容辞。
播音中使用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从创作基础范围讲,不外“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种。不要小看这四种,要掌握它们是很不容易的。至今,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还不能说已经充分了。
播音技巧的运用,是创作主体“驾驭”文本的过程,是在“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显露中,赋予有声语言以精致优美的品格。这正是发挥创作主体语言功力的关口,正是显现创作主体价值取向、文化底蕴的“用武之地”。
播音技巧的运用,是一个先有“预感”,再有“动感”的“顺水推舟”“推波助澜”的过程。不是“静态”的观望和等待,不是“逆向”的分析和推断,在经过充分的创作准备之后,在尽量准确地把握目的之后,综合地、熟练地“审时度势”,使表达方法落实到位,既“步步为营”,又“恰如其分”。“遗憾的艺术”之所以遗憾,往往是因为缺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深谋远虑,或者是不能构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严谨路径。应该在创作之时,就全力堵塞漏洞,弥补缺失。这样,即使有什么遗憾,也不必“后悔莫及”,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下不为例便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播音技巧的运用,最应该注意创作主体的创作心态和创作愿望。专注掌握技巧,不被技巧耍弄,不被技巧左右,既不望而生畏,又不望洋兴叹,真正把技巧看作我们“内化”了的表达“工具”。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纵横捭阖中,让技巧为我服务,为表达服务,为传播服务。
播音技巧的运用,尤其要力戒“舍本逐末”“因噎废食”。永远不忘根基,永远不落窠臼。初学者一定要满腔热忱、刻苦钻研、反复琢磨、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