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广义备稿

第一节 广义备稿

创作准备,最重要的是广义的准备。“广义备稿”已经沿用多年,甚至形成习惯,这里,为了方便,我们还是继续使用。实际上,“备稿”一词,很有广播电视特点,“稿”,既指文稿,又指腹稿,科学而理性,亲切而明确。

广义备稿,是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播音员作为广播电视传播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应该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素养,应该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熟练的技巧。特别是对国内外形势、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要全局在胸,见微知著。播音员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对稿件的驾驭能力、对语言形式的审美能力等,无不与他的修养有关,这都需要学习、实践、日积月累。我们播音的质量高低,进步快慢,往往取决于这种学习、积累的深广程度,越到播音的成熟阶段,越到技巧的完美阶段,广义备稿的状况越能发挥出它的巨大潜力。播音创作的无止境,要求广义备稿的无尽头。那种认为技巧纯熟才是播音好的标志的看法是错误的,它必然导致播音的浅薄。初学播音的同志,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专注于具体稿件、具体语句上,专注于技巧上下功夫,实在是舍本逐末。广义备稿实质上是关乎播音员修养的大问题,与播音的性质、任务关系极大,这里不可能详细阐述,只是强调一下它的重要性。

广义备稿为播音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天地。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广义备稿可以解决播音中的全部问题。不是的,它包括但不能代替具体稿件的准备。

狭义备稿,是指播音前具体的准备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忽视,只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紧进行。这里,首先应该继承和发扬老播音员那种忠于职守、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谦虚谨慎的作风;其次还要讲求有效的、精细的备稿方法。

备稿方法可以有高下之分、快慢之分,初学者为了打好基础,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有效,不仅仅是高速度,更应有高质量。一开始就养成马虎、草率的习惯,貌似很快,到头来,反而粗浅,贻害无穷。如果一开始就养成精密、细致的习惯,貌似很慢,实则熟能生巧,遇到急稿,也能够应付裕如,终生享用不尽。

认真备稿,是提高播音质量的重要环节。事实上,每一篇稿件的准备过程,不仅属于这一篇稿件:有效地、精细地准备这一篇,当然对这一篇的播音质量有好处,但对同类别、同样式的另外一些稿件的准备与播音也有不小的帮助。因此,我们说,狭义备稿体现着广义备稿的成果,同时,也在为广义备稿提供着新的认识和体验。

关于备稿,有一种糊涂认识,初学者必须警惕。这种认识说:老播音员不备稿,播得也很好。首先,老播音员有备稿时间而不备稿也是错误的。其次,老播音员直播急稿,能全神贯注,正确表达,并非一日之功,甚至可以说是长期认真备稿的必然。再次,向老播音员学习,要择其善者而从之,识其不善者而不从之;老播音员积累的备稿经验值得我们努力发掘和总结,不可以偏概全。最后,绝大多数老播音员是认真备稿的,不备稿的是极少数。如果这些老播音员也认真备稿,播得会更好。

每一篇稿件的准备过程,也是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的具体化过程,播音语言艺术的创作由此开始。

创作主体应该以创作为职责。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为了创作出精品,就应该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要学习伦理道德,知书达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要学习民族文化,了解人类文化,争取在本学科领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文理交融”;要学习社会,了解一切人,熟悉一切人,学会沟通,学会交流;要学习“做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了创作出精品,还要注意积累。世界上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存储丰富的经历、体验、感悟、技能。正直和善良、诚信和机敏、热情和冷静、执着和辩证等,都要时时思虑,处处历练。不要因为眼前无用,就放弃;不要因为暂时不用,就忘记。也许正是那些过眼云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也许就是那些芝麻小事,说不定什么地方就会成为典型例证。

广义的准备,是一种动员全部精力去面对整个世界的准备。

动员全部精力,是说没有懈怠和懒散的状态,无时无刻不在调动自身能量,以编织周密的网络。

面对整个世界,是说没有疏忽和遗漏的地方,点点滴滴都在视野之中考量,以获取所有的资源。

广义的准备,是建立一种活跃的筛选和吸收的机制。把那些所见所闻,先进行筛选,再进行吸收。一定要做“有心人”,“削去冗繁留清瘦”,“采得百花成蜜后”,“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为了积累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不辞辛苦、废寝忘食地动脑、动手、动心、动笔、动眼、动口,既博览群书,又勤于写作;既游览名山大川,又吟咏诗词歌赋。要养成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业务札记的习惯,把看到、想到的东西尽可能写下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些有价值的材料,不去保存,就像雨珠落入大海,再也难觅其踪迹。

为了存储更多的精神财富,只有博闻强记,力求甚解。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大量记忆。这对我们一生都有莫大的好处。有些东西,需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全凭记忆之功。“不是没有时间学习,而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学习”!

那些轻视广义准备的同学,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游玩、娱乐,反以为刻苦用功的同学是“笨”“傻”。其实他们错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底蕴靠积累!若干年后,“书到用时方恨少”,就会悔之晚矣!

广义的创作准备,说到底,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简单说,是“做好播音工作”需要:“德”——“人文”——“话语权”。即:

人文

话语权

从上往下说:先要有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美德。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如果“德”出了问题,就什么也谈不到了。人格不能分裂,话筒前、荧屏前显得道貌岸然,而话筒外、荧屏外却不仁不义,判若两人,怎么能统一在公众形象之中呢?这无疑是对受众的欺瞒和哄骗。坚守道德情操的积极向上、高雅精美,是有声语言创作的灵魂。

还要有先进的人文精神。要自重,并尊重他人;要立志,并服务社会。特别要尊重广大受众,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期待。在时代的潮流中,我们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和品位,要充满人文关怀,要提倡无私奉献。生硬冷漠和软弱苍白,是对受众的轻慢和蔑视;个性张扬和颐指气使,是对受众的侮弄和戏耍。绝对不能把自己承担的节目看成私人领地,为所欲为,我行我素。要时时刻刻关心受众,字字句句温暖受众。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文,既可观天下,又可成教化。人文精神是有声语言创作的血脉。

话语权,是话语权力,蕴含话语的走向和内涵。稿件可以获得生命,话题能够激发活力。我们要增强语言功力,要发挥传播魅力,要加深文化浸润,要驾驭话语推进,就不应使话语权萎缩或泛滥。珍惜话语权,凝练话语权,高效、高质地运用话语权,正是有声语言创作的智能所在。

反过来说,掌握了话语权,可以赋予话语意义,可以充实话语内容,可以赋予话语美感,可以升华话语品质。其间,存在着人文内在的驱动,存在着血脉的偾张。而种种价值取向正在于“德”的高度观照和细微权衡。

广义备稿,多么重要,又多么值得深思,我们应该无处不在地学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