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分寸感

第五节 分寸感

语言传播的效率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生命,也是其他节目的需要。但是,这效率绝非仅仅是“快”,更指信息内容、信息传播的“准”。只是一味地加快速度,认为越快越好,甚至连语言的思维过程都没有了,单纯地“耍嘴皮子”,那同“准”字是背道而驰的。无效劳动根本谈不上效率,不准确、不贴切,一路播下去,顺势说下去,徒然浪费能源和时间,受众除了失望之外,得不到任何东西。

播音史告诉我们,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们,极为重视有声语言创作的准确性,内容主次、感情浓淡、遣词造句、话语态势,都是他们驾驭创作过程的核心要素。这里的准确性,正是我们所说的“分寸感”。在所有的有声语言表达中,历来讲究“不瘟不火”,也就是既防止不足,又防止过分。

播音语言中的分寸感,以什么为准绳呢?它不以角色性格的特点和转换为准绳,也不以“包袱”和“关子”出现的时机和表现方式为准绳,它要以方针政策的精确把握和对现实生活的清晰认识为准绳,还要以艺术地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精美表达为准绳。

方针政策是十分具体的,任何空泛的解读和笼统的言说,都容易造成无关痛痒的效果。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了明确的目的和针对的问题,体现了基本的思路和主要的对策。这时,把握方针政策的分寸,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政策分寸”,成为有声语言创作不能须臾离开的、带有根本性的贯穿线。

社会生活是十分具体的,任何模糊的感受和含混的表现,都容易造成“雾里看花”的效果。艺术表达的具体,是指创作主体精细地体验生活、精深地再现生活的语言能力,既无人可以加持,又无法加以复制,虽然往往带着遗憾,但可以创作出饱含深情、技艺高超的精品。“艺术分寸”,作为有声语言创作必须锤炼的、精益求精的品格,实在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创作,兼有“政策分寸”和“艺术分寸”的“分寸感”,就进入了表达的新境界,为以后形成特色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寸感,在有声语言上,表现为对词语、段落、篇章等的思想高度、感情浓度的“重、中、轻”的对比把握之中。由于感受到了重度、中度和轻度的区别,并形之于声,使听者也得到同样的认知,获取了传者的丰富信息,也成就了审美的满足。其中“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分寸感表现丰富性。语言的繁花似锦,显示出内心的波澜壮阔,确实是播音语言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