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样态转换
话语样式、话语体式,在有声语言创作实践中,总是融合在一起的,绝非各行其是。话语样式的四大类型,结合话语体式的四种形态,就衍生为16个基本的话语样态:
高雅庄重,可以使用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和谈话式。以此类推:平实正规、通俗灵动、消闲自在等也照样可以使用这四个样式。
宣读式,可以融入高雅庄重、平实正规、通俗灵动和消闲自在。以此类推: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等也可以融入这四种体式。
这16个基本话语样态,又能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无数具体样态,呈现生动活泼、鲜明贴切的语流态势,展现千态万状、色彩斑斓的表达方式,达到明白晓畅、颇具美感的传播目的。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龙头、骨干和重心。新闻播音的播报方式,是由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所决定的,当创作主体获得新鲜感、抓住新鲜点、先睹为快、一吐为快时,便可能做到真切、迅捷的表达,进入新闻播音的语言样态。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都完全可以带着自身的语言范式,融合或者高雅庄重或者平实正规的体式,并适应播报的要求,实现“权威”“可信”的传播效果,还有利于形成创作主体的播音特色。这说明,样式和体式的结合,不但不影响具体传播内容与具体传播形式的贴切表达,反而增添了表达的多种方式,不至于产生“播”与“说”的分歧,不至于造成新闻播音表达的刻板和单一。当然,在具体新闻播音中,如果一味追求样式和体式的“范式”,而忽略新闻本身的特殊要求,那必定舍本逐末,不可能形成播报的样态。前些年,由于过分重视“说新闻”,连新闻要素都不顾了,几乎近似“说书”“聊天”,根本远离了“谈话式”的要素,不能称其为“播报”。这种改变,无法表达内容和精神,是不能叫作“创新”的!丢掉本体,就像断线的风筝,怎样飘摇也找不到话语样式、话语体式的印记,那就会白费气力,事与愿违。
在比较普遍的“访谈”节目中,谈话式当然可以自由驰骋,但,也会经常出现宣读式、朗诵式的话语样式。在更加普遍的“独白”主持中,讲解式自然能够发挥魅力,可宣读式和朗诵式的话语样式也并不鲜见。
我们这里所说的,就是话语样式、话语体式和话语样态的杂糅状况。实际上,这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已经不是什么新现象了,只是没有更加深入地探讨过罢了。“杂糅”,这种语言现象,应该说是有声语言的常态,极为普遍,只不过我们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或无意之间,往往不太注意。任何文学、艺术等创作,总会吸收相关的东西,融入自身,化他为我,兼收并蓄。拒绝相关的东西的汲取,是很难成就创新品格的。既然有杂糅,那不同之间肯定会在融合之外进行转换,在不同之间加以衔接、承续。因此,转换也就不能不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了。
我们尤其重视样态的转换。在大众传播中,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转换,实在是太平常了,往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作为有声语言创作者,不能不给以特别的重视。
最典型的是宣读式和谈话式的互换。当我们进行新闻播报的时候,忽然插进一段谈话;或我们正在与记者谈话,突然要播发一条刚刚收到的消息。这时,就要改变原有的话语样态,从一种样态转换为另一种样态。怎么办?
首先,要改变播音状态,有松紧、高低、缓急、进退的各种调节。用某种固定的状态,就会显得僵硬、不自然。如:
现在大会已经闭幕了,先请您谈谈对这次大会总的印象。……您概括的这几点,非常精辟。好,现在播送一条刚刚收到的消息……
其次,要改变话语思维方式。原来正按照文字稿件播报,在突然停止之后,要马上脱离稿件的思路,立即形成自己面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并组织词语应对。迅速选择思维的走向和路径,随机应变,再跟上恰当的词语序列的组织,尤其是书面语和口语的迁移变更,一定要把好转折的关口。如:
“……参加世博会的各国场馆已经基本完工。”现在就让我们连线现场的记者××,听听他给我们带来的新情况。××你好!你那里有什么……
再次,要改变话语表达方式。播报的语流戛然而止,自如交谈的语气即刻呈现;正在谈话,需要中断,则应收住语势,迅速转入播报。双向转换的准确和迅捷,是至关重要的。交谈时还像播报,播报时还像谈话,虽然省力,却失去了转换的魅力,会使受众感到单调,产生“疲劳”。如:
“……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从这次会谈中,我们看到,只要具有诚意,什么问题都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我们引用《华盛顿邮报》的一条评论来进一步说明:“《华盛顿邮报》指出……”
最后,避免为变而变,应该坚持服从内容、形式的需要,运用语言功力,最恰切地、最准确地进行成功转换。这里,更加证明思维、语言、表达三者是纠结在一起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从事。如:
虽然世态炎凉,但是我们确实在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奋力前行,正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换的多种情状,从历史到现实,从文稿到话语,早就存在,例如通讯播音中,由叙述到描写,从叙述到人物的话,从抒情到叙述,从人物的话到描写……无不需要转换的手段,无不需要转换的技巧。有了转换的功夫,什么样的转换都会自如衔接,从容而自然。
无论是什么样的转换,都是创作主体驾驭话语能力的表现。“功夫在诗外”,功夫在积累。
知识梳理
话语样式有四种类型: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和谈话式。宣读式的基本模式是:逻辑鲜明、声音爽朗、顿挫巧妙、语势稳健。朗诵式的基本模式是:气势磅礴、跌宕起伏、抑扬奔放、纵横驰骋。讲解式的基本模式是:丝丝入扣、娓娓道来、细细咀嚼、深深品味。谈话式的基本模式是:自然流畅、松弛跳脱、潇洒飘逸、灵活近切。
话语体式有四种形态:高雅庄重、平实正规、通俗灵动、消闲自在。四种形态相互补充,互相渗入,并不各自独立,更不彼此排斥。
话语样式的四大类型,结合话语体式的四种形态,就衍生为16个基本的话语样态。话语样态的转换要注意:首先,要改变播音状态,有松紧、高低、缓急、进退的各种调节。其次,要改变话语思维方式。再次,要改变话语表达方式。最后,避免为变而变,坚持服从内容、形式的需要。
思考题:
试述话语样式和话语体式相融合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