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话语体式
我们的有声语言创作,从来没有忽视过语境的制约,从来没有孤立地阐释表达。因为,语境,是有声语言发生、应用、交流、传播的“背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发挥有声语言的功能。
所谓“背景”,除了“备稿六步”中的“上情”和“下情”之外,还涉及“场合”和“关系”。我们主要是在广播电视传播的环境中,面对广大受众,依据创作文本,进行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的创作。具体场合不同,人物关系有别,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话语表达方式,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把握和掌控。
为此,我们总括了四种体式。
高雅庄重
在十分庄严肃穆的场合,无论热烈还是沉痛,都要求话语和仪态特别讲究,逻辑严谨、正气凛然、刚劲稳重、端庄大方。如“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平实正规
在相当切实正式的场合,无论热情洋溢还是平静安详,都要求话语和神态实实在在,规规矩矩、毫不张扬、恳切谦和、平易妥帖。如:“我们决心努力工作,争取思想业务双丰收!”“让我们举杯,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通俗灵动
在比较宽松亲切的场合,无论家人团圆还是亲友相聚,都要求话语自如,心态放松,可以相当随和、嘘寒问暖、拉拉家常、聊聊世事。如“天真蓝、水真清啊!”“去看咱爸妈了吗?”“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消闲自在
在十分亲密的场合中,无论挚友戏谑还是家人交流,都要求话语和姿态自由自在,亲近自然、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心心相印。如:“当时,我恨不得掐你一把!”“什么时候教你一招,保管治好你这瘾君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四种体式,大约包容了一般意义上的话语应用范围。还有些怪腔嘎调,那是有些人的主观意志别出心裁,或“另辟蹊径”之举,或“探寻新意”所为,不能算作体式的正常形态。
这四种体式,相互补充,互相渗入,并不各自独立,更不彼此排斥。特别是在两两相交的边界,尤其不能截然分割,要看到它们会有交叉掺杂的情况。在某种场合,一会儿是高雅庄重,一会儿是通俗灵动;在另一种场合,一会儿是消闲自在,一会儿是平实正规等。
在广播电视中,任何高雅庄重的体式,也不能死气沉沉、紧张呆板;而任何消闲自在的体式,也不能轻浮浅薄、邋遢杂芜。这是大众传播的根本要义,不要因为追求体式的活泼,而不顾大众的审美需要,更不用说去“哗众取宠”了!
这四种体式,只是笼统而言。真正的话语体式,在生活中、传播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任何模式所框定得了的。那千变万化、色彩缤纷的样态,根本无法描述清楚。初学者不要拿固定腔调去生搬硬套,更不要简单地从概念出发,形成习惯性定势。最根本的道理,应该使自己的话语情状完全纳入具体语境、主体感受之中,由内而外、触景生情、因人而异、恰如其分。这样,就有可能确实掌握话语样式、体式的多向、多样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