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材质的设置
黄昏场景应当有一些偏冷的感觉,下面就对场景中的材质做一些变化,比如墙面,地面以及一些细节的表现。
1.主墙材质的调节
首先介绍一下主体建筑墙面的表现方法,大雪过后墙面上一般都会有残留冰喳之类的东西,所以,原本很干净的墙面材质会变得很丰富,如图5.12 所示。

图5.12
选择场景中的建筑主体墙面,接M 键打开材质编辑器,使用“吸管工具”单击墙面材质,如图5.13 所示。

图5.13
墙面的主体材质并没有进行特殊的调节,只是设置了一个颜色而已,而我们需要为其添加的细节是残留的雪迹和冰喳之类的物体,通过观察雪景的照片得知如果只用颜色来表现这些细节的话,也就是在原始的墙面材质上添加些不规则的白色色块而已,这时表现出的效果是不真实的,因此下面将使用融合材质对场景中的墙面进行表现。
选择墙面材质球。单击Standard 按钮,选择Blend 材质类型,如图5.14 所示。

图5.14
材质1 保持不变,单击材质2 后面的按钮,进入到它的调节面板,将颜色设置为一个白色,即为雪的颜色,如图5.15 所示。

图5.15
调节完后,返回到Blend,然后在遮罩下面添加一张位图,如图5.16 所示。

图5.16
2.雪景的表现技法
选择所有屋顶模型,然后塌陷到一起,然后转为可编辑多边形,然后将屋顶增加面数,然后在面层级下,使用笔刷工具,在物体上面按左键并随意拖动,这样可以在物体的表面形成上下起伏的效果,这样雪的表面不会显得很呆板。如图5.17 所示。

图5.17
3.树叶材质的进一步调节
观察测试渲染效果得知,场景中雪景基本制作完毕。接下来就需要进行细节的调整了。将植物等配景的材质进行调节。
在场景中添加一棵植物,测试渲染效果如图5.18 所示。

图5.18
按M 键打开材质编辑器,任意选择一个空白的材质球,然后选择导入进来的模型树,单击Get Material 按钮,此时系统弹出material/Map Browsed 对话框,在Selected中勾选Selected 选项,此时在对话框的右侧材质预览框中出现场景中选择的模型树的材质,如图5.19 所示。

图5.19
4.材质处理方法
在起初的原始打包文件中找出树叶的贴图,将其导入到Photoshop 软件中,使用画笔工具在树叶的上面涂一些白色的笔触来模拟积雪,如图5.20 所示。

图5.20
将修改后的文件直接进行保存,替换原先的贴图,这样场景也会自动替换树叶的贴图。测试渲染效果,如图5.21 所示。

图5.21
5.水面的处理方法
接下来重点讲解一下水面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制作出结冰水面的积雪效果,在制作时候还是从材质入手,最终效果如图5.22 所示。

图5.22
(1)制作冰面的MASK 贴图
对于结冰水面上的积雪效果制作起来并不复杂,了解了Blend 材质以后就很容易进行制作了,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河道可以使用到其他软件进行制作。
将其他物体进行隐藏,仅保留水面的模型,按快捷键T 切换到顶视图,为其赋予一个材质,并在材质编辑器中设置自发光为100,如图5.23 所示。

图5.23
此时测试渲染效果如图5.24 所示。

图5.24
增大渲染尺寸后进行渲染并保存,使用Photoshop 软件打开,如图5.25 所示。

图5.25
使用魔术棒工具,并将容差值设为30,然后单击画面中的水面区域,使用填充工具将原先的画面填充为黑色,如图5.26 所示。

图5.26
使用缩放工具将水面区域放大,然后使用笔刷工具沿水面周边区域向中间填充颜色,填充完后的效果如图5.27 所示。

图5.27
图片处理完毕之后将其进行保存。
(2)制作冰面材质
返回到场景中,选择水面模型。按M 键打开材质编辑器,选择一个空白的材质球,单击Standard 按钮,在系统弹出的Material/Map Browse 对话框中选择Blend,将材质转换成融合材质类型,如图5.28 所示。

图5.28
与前面的制作方法一样,分别在材质1 和材质2 上制作材质,最后效果如图5.29 所示。

图5.29
(3)冰面材质的调节
单击水面材质球,设置漫反射颜色为R:21 ,G:34,B:42,并为其添加一张贴图,如图5.30 所示。

图5.30
最后调节后的材质如图5.31 所示。

图5.31
6.为场景添加物品
最后在场景中添加一些植物和生活化的元素,比如车辆、植物、滑雪工具等,进一步将场景细化,使画面更加饱满,测试效果如图5.32 所示。

图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