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选题背景
培养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比基础教育更强的直接推动作用。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浪潮下,各财经类应用型高校的招生规模也相应在不断扩大。
2014年以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教育部要求开始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根据各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调整,进而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结构性矛盾。这些高校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教育成本持续上升,教育支出也在大幅增加,资金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就财经类应用型高校而言,其人才培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专业培养的特点,其实践性教育投入突出。如何使其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各种资金管理问题,用活、用好资金,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使之适应国家培养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关系到当前我国财经类应用型高校能否实现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现阶段我国一些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着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控制不到位、预算考核评价弱化等问题[1]。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从高等教育管理的边缘逐渐走向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目的是让学校方面的财务能够更好地达到平衡的水平,有效维护各方面的利益,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学校方面所拥有的资金进行更加合理的规划。
与此同时,我国财政部近年来在大力倡导企事业单位“财务转型”,要求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重心从“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的决定,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修改的新《预算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制定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2016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再次强调,加强预算管理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并于2018年12月27日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3号——行政事业单位》中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0号……预算管理》等相关指引的要求。
由此,对财经类应用型高校的预算管理进行新的研究既是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更是加强财经类应用型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