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预算绩效考核方面现状

3.4 预算绩效考核方面现状

理论上讲,高校业绩管理可以看作是实施以预算为基础的业绩合同。业绩合同是高校各层级之间的合同,这个合同体系是保证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并完成的关键。一般而言,预算对部门业绩评价的影响越大,预算效果就越好。预算执行情况在业绩评价中占有的比重越大,预算执行就更受到高校各部门各员工的重视。由此,预算绩效考核,是使各执行部门对预算引起重视,进而让预算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从调查结果来看(如表3-10所示),46%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没有构建预算责任体系,也没有设立相应责任中心。65%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的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管理有一定的关联度,但27%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的预算管理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部门职能不是很契合。

表3-10 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绩效考核问卷统计表

续表

此外,62%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的项目预算绩效考评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38%的受调查者表示其所在学校的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可行性不强。在调研学校的预算管理中是否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时,69%的受调查者反映有但只是偶尔会实施。在调研学校的预算管理中是否有相应的奖惩制度时,46%的受调查者反映有但几乎没有效果。69%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没有设立预算绩效考核委员会。58%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的预算绩效对于部门的业绩评价影响较低。85%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没有与教职员工的收入及职称职务晋升挂钩及强化行政问责。在调研对学校预算考核机制满意度时,46%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学校的预算考核机制不能做到清晰明确,也不能合理地评价各部门及其员工的工作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