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预算目标设定
2025年10月13日
3.2.1 预算目标设定
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是预算管理的前提,预算是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手段。预算目标是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体现,链接了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和高校业务活动,使高校的战略意图通过预算得以落实。从调查结果来看(如表3-5所示),92%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高校最近5年有较为清晰的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目标,这为预算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然而,有35%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高校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或者预算目标不太符合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使得“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预算管理—业务活动”链接断裂,不利于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落地,让预算缺乏整体事业发展规划指引。这是我国一些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应该予以重视和改进的地方。在调查学校的预算目标是否参考了往年的情况以及兄弟院校的平均水平时,38%的受调查者反映仅是部分参考。69%的受调查者反映其所在高校预算目标对学校各部门有一点激励作用,但是不明显。高校预算目标设定方式关系到预算管理功能的发挥,常见的设定方式有三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自上而下的设定方式效率高,可以保证高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贯彻,但是缺乏激励。自下而上的设定方式可以提高下级的积极性,但是可能引发管理失控,引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上下结合的编制方式融合前面两种设定方式的优点。从调查结果来看,57%的高校采用上下结合,31%的高校采用自上而下,12%的高校采用自下而上。由此可见,我国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多数采用的优点多、实用性强的上下结合的设定方式,这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预算的功能。
表3-5 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目标设定问卷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