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研究的主要不足以及未来展望
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研究能力的限制,再加上借鉴其他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经验时预算信息获得的困难性,本书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深入,主要表现在:
首先,就研究方法而言,本书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问调研法等来认真了解和收集国外高校以及国内一些财经类应用型高校的预算管理实施情况,提炼总结国外高校以及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在预算管理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是,国外高校和某些财经类应用型高校的预算管理经验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所有财经类应用型高校,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尽管本书尽量做到考虑预算管理多个影响因素的作用,但仍然无法穷尽所有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互相影响。因此,笔者作为财经类应用型高校的工作者,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最后,就完善建议而言,尽管本书针对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但还需做进一步的细化。如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完备与工作效率之间如何取得平衡,预算绩效考核体系中如何针对不同的责任中心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等都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深入研究和逐步完善。
此外,在国外高校预算管理中已经开始尝试采用比较先进的作业基础预算法和超越预算法,作业基础预算法要求对业务单位进行全方位的价值链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消除非增值作业,优化增值作业,通过对业务单位预期的增值作业进行计划和控制,向责任单位授权,为其提供预算业务量必须执行的作业(增值作业)所需要的资源,编制出满足预计的作业量和战略目标的预算。而对财经类应用型高校进行全方位的价值链分析,需要高校自上而下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就笔者个人而言有些力不从心,但也是笔者以后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超越预算法作为21世纪国外的一种新兴预算管理工具,其主要特点是能根据业务单位内外部环境变化通过滚动预测随时调整预算管理目标和流程,使预算执行更高效。应该说,结合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特点,其项目管理采用超越预算法是非常适合的。但是,超越预算法的使用要求高度分权,需要权利和责任从整个高校单位中心到个体业务单位的转移,由各业务单位做出各自的决策。这关系到高校管理体制的问题。另外,超越预算法的预算考核不完全依据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而是通过平衡计分卡、标杆制度、关键绩效指标等其他综合绩效评价系统来完成,最终以相对标准为基础设计激励机制,来矫正员工的行为,以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找到不同的标杆和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因此对高校预算绩效考核委员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