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选题意义

1.1.2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以往研究表明,预算管理的确在优化高校资源配置进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国内外学者针对高校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程序、预算执行控制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大多把高等院校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而针对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而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尤其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以及财政部要求企事业单位“财务转型”的背景下,将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对完善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本选题旨在为我国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首先,《预算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预算管理工作进入了法制轨道。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预算法》对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财政预算制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家政策与法规不断出台的背景下,财经类应用型高校急需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改变原有的指令性管理模式,强化收支活动的预算监控,保证学校预算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进而推动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趋向了多元化,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需要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来引导学校强化内部管理,由此不仅可提高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能力,还可以带动高校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提高进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2]

再次,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与其他高等学校相比有其特殊性,对其项目预算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综观国内外研究发现,尽管预算管理一直是企业界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但针对财经类应用型高校的预算管理研究相对缺乏。

由此,本书以财经类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对我国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先进经验,对我国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的优化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对改进我国财经类应用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实践,提升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