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组织水平研究
2025年08月10日
二、器官组织水平研究
随着药物效应研究手段的提高,与细胞水平研究相比较而言,器官水平研究药理作用更能直接反映药物的分布及药理作用。离体器官实验常用的离体器官有心脏、血管、肠段、子宫及神经肌肉标本,用离体标本可更为直观地观测药物的作用,检测药物在机体靶向器官发挥的药理效应。不同的动物标本用于测定不同类的药物作用。
(一)心血管类器官
离体蛙心和兔心是观测药物对心脏活动(包括心率、输出量、收缩力等)的影响最常用的标本。猫、兔、豚鼠和狗乳头肌标本的制备比较简单,在适宜条件下,可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实验状态,是观测药物对心肌基本生理特性(如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的影响较好的实验标本。兔主动脉条对α受体兴奋药十分敏感,是测定作用于α受体药作用的一个理想标本,已被广泛用来鉴定和分析拟交感药和其对耐药的作用。
(二)胃肠道类器官
豚鼠回肠自发活动较少,描记时有稳定的基线,可用来测定拟胆碱药的剂量反应曲线;而兔空肠具有规则律收缩活动,可观测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拟胆碱药和胆碱药对活动的影响。
(三)其他类器官
未孕兔子宫对α受体兴奋药十分敏感,可用于鉴定α受体兴奋药或阻断药。豚鼠离体气管片主要含β受体,广泛用于鉴定和分析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作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小鸡颈半棘肌、大白鼠膈神经标本常用来评价作用于骨骼肌的药物。而用离体脂肪组织研究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脂肪组织存在β受体),如果药物对β受体有兴奋作用,则引起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预先加入β受体阻断剂,可使游离脂肪酸释放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阻断。因此通过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可评价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
在离体器官研究中,不同动物的不同器官都要求最适宜的营养环境,对渗透压、离子强度、酸碱度等要求较高,因此各种动物的人工生理溶液成分和配制都有区别,应特别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