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的选用

二、治疗药物的选用

1.药物的分类、作用及特点

(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主要降低血浆TC和LDL-C,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轻度升高HDL-C水平。临床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及主要成分为洛伐他汀的血脂康。

(2)苯氧芳酸类(贝特类):主要降低TG浆TG、VLDL-C,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C和LDL-C,升高HDL-C。主要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氯贝丁酯(已少用)。

(3)烟酸类:属B族维生素,其用量超过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有调脂作用并能使血浆TG、VLDL-C、TC和LDL-C降低,HDL-C轻度升高。主要药物有烟酸、阿昔莫司。

(4)胆汁酸螯合剂:能降低TC和LDL-C。主要药物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5)多烯脂肪酸类:多烯脂肪酸(PUFAs)种类很多,分为n-3型及n-6型,其中n-3PUFAs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是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可降低TG和轻度升高HDL-C。n-6PUFAs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能降低血浆TC,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作用。

(6)其他:如弹性酶、普罗布考、泛硫乙胺等。

2.治疗药物的选择

对于具体的患者,应根据其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其冠心病危险性的高低而选择合适的调血脂药物。目前尚没有确定合适调血脂药物的公认标准,从冠心病防治的角度来说,一般认为合适的调血脂药物应具备以下特点:①降血脂效果尤其降胆固醇效果确切,应用常规剂量4~6周内能使TC降低20%(LDL-C降低25%)以上,并具有降低TG和升高HDL-C的作用;②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不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③已被证实能明显地降低心血管病死率和致残率,不增加非心血管病病死率;④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现有的大量临床证据表明,为了防治冠心病,应首选他汀类调血脂药。

血脂异常的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坚持,方可获得明显的临床益处。服药期间应定期随诊,在开始药物治疗后4~6周内,应复查血浆胆固醇、TG和HDL-C,根据血脂改变而调整用药。如果血脂未能达标,则应增加药物的剂量或改用其他调血脂药物,也可考虑联合用药。若经治疗后血脂已降至正常或已达到目标值,则继续按原剂量用药,除非血脂已降至很低时,一般不要减少药物的剂量。长期连续用药时,应每3~6个月复查血脂,并同时复查肝肾功能和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PK)。

(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可选用胆汁酸螯合剂、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普罗布考、弹性酶和烟酸,其中以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为最佳选择,如洛伐他汀10~80 mg/d,睡前顿服:辛伐他汀5~40 mg/d;普伐他汀5~40 mg/d。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轻度不必进行药物治疗,中度以上可选用鱼油制剂和苯氧芳酸类调脂药物,如吉非贝齐300 mg,3次/日或600 mg,2次/日或900 mg,1次/日(缓释片);非诺贝特300 mg/d或200 mg/d(微粒型);苯扎贝特200 mg,3次/日或400 mg,1次/日(缓释片)。

(3)混合型高脂血症:分为两种亚型:以胆固醇升高为主或是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若以胆固醇升高为主,则首选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如果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可先试用苯氧芳酸类。烟酸类对于这种类型血脂异常也较为适合,如烟酸可从100 mg,3次/日,逐渐增至1~3 g/d。

(4)严重高脂血症:单用一种调血脂药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调脂效果,这时可考虑采用联合用药。简单说来,只要不是同一类调脂药物,均可考虑联合用药。临床上常采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①对于严重高胆固醇血症,可采用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胆汁酸螯合剂或+烟酸或+苯氧芳酸类;②对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可采用鱼油+苯氧芳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