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碱类

二、茶碱类

茶碱类药物是甲基黄嘌呤类衍生物,除了具有支气管解痉作用外,还有强心、利尿、兴奋中枢及促进胃酸分泌、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茶碱类药物包括氨茶碱、胆茶碱、二羟丙茶碱等,其共同特点是可以口服,维持作用时间短。

(一)氨茶碱

1.药理作用

(1)扩张支气管:氨茶碱(Aminophylline)有明的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①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分解减少;②阻断腺苷受体,预防腺苷所致哮喘的气道收缩作用;③降低细胞内钙浓度;④增加儿茶酚胺释放。

(2)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氨茶碱能抑制气道炎症,缓解哮喘急性期的症状,减轻慢性哮喘的症状。氨茶碱还能抑制哮喘反应的诱发因素,降低气管高反应性,改善慢性哮喘患者的预后。

(3)其他作用:本药还具有①强心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②利尿作用: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球对钠、水的重吸收。③利胆作用:舒张胆管平滑肌,解除胆管痉挛。

2.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时多用氨茶碱的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重症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可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给药。

(2)心源性哮喘: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所致心源性哮喘的辅助治疗。

(3)胆绞痛:常与哌替啶等镇痛药合用。

3.不良反应

(1)中枢兴奋:少数人可出现失眠、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致谵妄、惊厥等,可用镇静催眠药对抗。

(2)局部刺激:本药碱性较强,局部刺激明显,口服可致呕吐、恶心、胃痛等胃肠道反应,宜餐后服用,为减轻刺激,可与氢氧化铝同服或服用其肠溶片。

(3)中毒反应:氨茶碱的安全范围较窄,剂量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易引起严重的心脏毒性反应,表现为严重的血压骤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使用安全剂量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是预防氨茶碱中毒的关键。有条件者,也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二)胆茶碱

胆茶碱(Choline Theophylline)为茶碱和胆碱的缩合物,水溶性比氨茶碱大5倍。作用与氨茶碱相似,但较弱,口服吸收快,经3h达最大效应,作用较久,对胃肠道刺激性小,耐受性好。

(三)二羟丙茶碱

二羟丙茶碱(Diprophylline,甘油茶碱)又名喘定,pH值接近中性,对胃肠道刺激性小,肌内注射无疼痛。平喘作用不及氨茶碱,但兴奋心脏作用较弱,可大剂量应用,以提高疗效。主要用于伴有心动过速或不能耐受氨茶碱治疗的患者。缓释制剂及控释制剂的特点是口服后能稳定释放茶碱,吸收完全,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12~24h,只需1~2次/日给药,主要用于慢性哮喘,特别是夜间发作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