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阿米巴病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肠内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包囊和滋养体两个发育时期,前者是传播源,对药物不敏感;后者是致病因子,侵入肠壁引起急、慢性阿米巴痢疾,也可随肠壁血液或淋巴液迁移至肠外组织(肝、肺、脑等)引起肠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脓肿等)。现有的抗阿米巴病药(Anti amoeda Drugs)主要作用于滋养体,对包囊无直接作用。

抗阿米巴病药的选用主要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首选甲硝唑;而依米丁和氯喹只在甲硝唑无效或禁忌时偶可使用。对于排包囊者肠腔内的小滋养体和阿米巴痢疾急性症状控制后肠腔内残存的小滋养体,则宜选用主要分布于肠腔内的二氯尼特,偶可考虑应用卤化喹啉类、巴龙霉素和四环素等。

(一)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药

1.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

(1)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给药1~3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约20%。体内分布广,可渗入全身组织和体液,可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可达有效药物浓度。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12h,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部分经乳汁排泄。

(2)药理作用

①抗阿米巴作用。对肠内及肠外阿米巴滋养体都有强大杀灭作用,是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的首选药。

②抗滴虫作用。对阴道滴虫有直接杀灭作用,是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口服后可分布于阴道分泌物、精液和尿液中,故对女性和男性泌尿生殖道滴虫感染都有效,夫妇同治可提高疗效。

③抗厌氧菌作用。对厌氧性革兰阳性杆菌、厌氧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球菌抗菌作用显著,脆弱杆菌对其较敏感。主要用于防治胸腔、盆腔、腹腔内厌氧菌感染及败血症、气性坏疽等,是治疗厌氧菌感染首选药。

(3)临床应用

使用安全、方便,常用于治疗厌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4)不良反应

①胃肠反应。为主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

②神经系统反应。剂量过大时有头痛、眩晕、共济失调、肢体麻木甚至惊厥等反应。

③影响乙醇代谢。服药期间饮酒可使得乙醇堆积增多,出现急性乙醇中毒,引起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胸闷、血压下降、味觉改变等。

④其他。可引起过敏、白细胞减少、口腔金属味等,长期大量口服有致癌、致突变作用,孕妇、哺乳妇女禁用。

2.替硝唑(Tinidazole)

替硝唑是咪唑衍生物,半衰期比甲硝唑长(12~24h)。对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疗效与甲硝唑相当,但毒性略低,还可治疗阴道滴虫症。

(二)抗肠内阿米巴病药

二氯尼特(Diloxanide)

此药大部分在肠腔内水解,1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药物经尿液迅速排泄。口服后主要靠其未吸收部分杀灭阿米巴原虫,对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排包囊者有良好疗效,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对慢性阿米巴痢疾也有效,对肠外阿米巴病疗效差,可用于甲硝唑无效的阿米巴肝脓肿。不良反应偶见呕吐和皮疹,大剂量可致流产。

(三)抗肠外阿米巴病药

依米丁和去氢依米丁

依米丁是吐根中提取的生物碱,又称吐根碱,其脱氢衍生物去氢依米丁抗阿米巴作用更强,两药可直接杀灭阿米巴滋养体。依米丁刺激性很强,口服可致呕吐,只能深部肌肉注射,对心肌有严重毒性。本药仅用于治疗病情严重而且甲硝唑疗效不佳的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病,用药时需有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氯喹(Chloroquine)

氯喹兼具抗疟和杀灭阿米巴滋养体的作用。口服后在肝脏组织中浓度高,肠壁组织中含量低,对肠内阿米巴病无效,仅用于不宜用甲硝唑的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