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的月相理论
王国维在其名文《生霸死霸考》[1]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月相理论。该文所用篇名与俞樾相同,其结论却大相径庭,颇有点“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味道。王氏《生霸死霸考》初刊于《雪堂丛刻》,为民国四年(1915)上虞罗(振玉)氏排印本。王国维生前编定的《观堂集林》,把《生霸死霸考》列为首卷首篇,足见他对本文的看重与自信。
在《生霸死霸考》中,王国维提出的月相理论,全面考察起来应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一月四分说。王国维说:“余览古器物铭,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古者盖分一月之日为四分:一曰初吉,谓自一日至七八日也;二曰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三曰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四曰既死霸,谓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也。”这是王氏月相说最为闪光的部分,以为古历把一月分为四个时段,每段七八天,顺次以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等月相词语名之。王氏月相说的核心在此,故后来普遍称之为一月四分说或月相四分说。
(2)附属时段说。王国维又说:“若更欲明定其日,于是有哉生魄、旁生霸、旁死霸诸名。哉生魄之为二日或三日,自汉已有定说。旁者,溥也,义进于既。以古文《武成》差之,如既生霸为八日,则旁生霸为十日;既死霸为二十三日,则旁死霸为二十五日。……哉生魄、旁生霸、旁死霸各有五日若六日。”此言除了一月四分外,哉生魄、旁生霸、旁死霸等亦为相应时段的月相用语,其始日既不同期,各时段则为五日或六日。这是把哉生魄、旁生霸、旁死霸看作初吉、既生霸、既死霸三个时段中存在的又一个小时段,故权称附属时段说。
(3)点段相兼说。王国维还说:“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各有七日或八日,哉生魄、旁生霸、旁死霸各有五日若六日,而第一日亦得专其名,……欲精纪其日,则先纪诸名之第一日,而又云粤几日某某以定之,如《武成》、《召诰》是也。”这是说诸月相词语既可用作公名,涵指七八日或五六日一个时段,又可作为专名,涵指每个时段的第一日,以达到精纪其日的目的。这样,一月之中的四个时段又兼具诸多定点,成为一种点段相兼的月相说。
在王氏三部分月相理论中,一月四分说和点段相兼说对于解释大量金文和《武成》、《召诰》等历日材料,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但其附属时段说则颇显牵强。如哉生霸,据《尔雅·释诂上》“哉,始也”,是为月始生之日,与朏同义,即每月初二或初三,这只能是定点的。王氏却说哉生霸还可代表初吉时段中的又一个时段,明显与哉生霸的语义相悖。他如旁生霸、旁死霸是否具有点段相兼的含义,也缺乏应有的证据。如果摒弃这一部分内容,王氏的月相理论不能不说是极富真知灼见的。其月相四分说在后文将渐次展开讨论,这里尚需略加强调的是,四分月相说中也是有其定点成分的。不过这个定点是在四分基础上的定点,即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作为公名各代表一个时段,各个时段第一日亦得专其名。可是这一点常常被研究者所忽略,大多数学者以王说为四分,更有不少学者以各种定点说来攻击王氏的月相说。这都说不上是对王氏月相说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