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类
1、《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版。
2、《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影印,1986年版。
3、《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4、《战国策》,刘向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82年版。
6、《汉书》,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7、《后汉书》,范晔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8、《水经注》,郦道元撰,岳麓书社,1995年版。
二、古文字类
1、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2年版。
2、郭沫若:《殷契粹编》(简称《粹》),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3、郭沫若:《金文丛考》,日本昭和7年(1931)东京开明堂石印本。
4、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5、罗振玉编:《三代吉金文存》(简称《三代》),中华书局,1983年版。
6、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年版。
7、故宫博物院编:《唐兰先生金文论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版。
8、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增订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
9、[日]白川静:《金文通释》,日本白鹤美术馆,1962~1983年版。
10、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11、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三、著作类
1、[清]俞樾:《春在堂全书》,光绪十五年刊本。
2、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4、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容庚:《商周彝器通考》,哈佛燕京学社,1941年版。
7、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8、郭宝钧:《商周青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9、郭沫若:《青铜时代》,重庆文治出版社,1945年版。
10、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上海联合书店印行,1930年。
12、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版。
13、[日]林巳奈夫:《殷周青铜器综览》,东京吉川弘文馆,1984—1986年。
14、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15、朱凤翰:《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朱凤翰等编:《西周诸王年代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7、[日]新城新藏:《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中华学艺社,1933年版。
18、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9、张钰哲主编:《天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
20、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年表》,齐鲁书社,1987年版。
21、董作宾:《中国年历总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0年版。
22、董作宾:《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台湾艺文印书馆,1977年版。
23、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4、刘朝阳:《周初历法考》,华西协合大学出版社,1944年。
25、陈梦家:《西周年代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26、张汝舟:《二毋室古代天文历法论丛》,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7、张闻玉:《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8、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29、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编:《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江晓原:《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32、李学勤:《夏商周年代学札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4、李学勤:《缀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5、岑仲勉:《两周文史论丛》,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36、徐中舒:《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1992年版。
37、杨希枚:《先秦文化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8、刘节:《古史考存》,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39、赵光贤:《古史考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0、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1、黄盛璋:《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齐鲁书社,1982年版。
42、黄盛璋主编:《亚洲文明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3、汪受宽:《谥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4、罗运环:《楚国八百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5、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6、杜勇:《〈尚书〉周初八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四、论文类
1、刘师培:《周代吉金年月考》,《国粹学报》第六年第十一号,1910年。
2、罗振玉:《夨彝考释》,日本《支那学》杂志第五卷第三号,1929年。
3、吴其昌:《殷周之际年历推证》,《国学论丛》第二卷第一号,1929年。
4、赵曾俦:《月霸论》,《史学杂志》第二卷第二期,1930年。
5、徐中舒:《
敦考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二分,1931年。
6、董作宾:《“四分一月说”辨正》,华西大学《国学研究所集刊》,1941年。
7、李济:《记小屯出土之青铜器》,《中国考古学报》第三册,1948年。
8、郭鼎堂(沫若):《毛公鼎之年代》,《东方杂志》第二十八卷第十三号,1931年。
9、郭沫若:《由寿县蔡器论到蔡墓的年代》,《考古学报》1956年第1期。
10、郭沫若:《夨簋铭考释》,《考古学报》1956年第1期。
11、郭沫若:《弭叔簋及訇簋考释》,《文物》1960年第2期。
12、郭沫若:《关于眉县大鼎铭辞考释》,《文物》1972年第7期。
13、郭沫若:《班簋的再发现》,《文物》1972年第9期。
14、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一)、(二)、(三)、(四)、(五)、(六),《考古学报》1955年第9—10册及1956年第1—4期。
15、唐兰:《作册令尊及作册令方彝铭文考释》,《国学季刊》四卷一期,1934年。
16、唐兰:《周王㝬钟考》,《故宫博物院年刊》,1936年。
17、唐兰:《宜侯夨簋考释》,《考古学报》1956年第2期。
18、唐兰:《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考古学报》1962年第1期。
19、唐兰:《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文物》1976年第5期。
20、唐兰:《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文物》1978年第3期。
21、唐兰:《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古文字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1980年。
22、屈万里:《谥法滥觞于殷代论》,《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三本,1945年。
23、杨希枚:《论周初诸王之生称谥》,《殷都学刊》1988年第3期。
24、劳干:《周初年代问题与月相问题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七卷第一期,1974年。
25、黄彰建:《释〈武成〉与金文月相》,《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
26、谭戒甫:《周初夨器铭文综合研究》,《武汉大学学报》1956年第1期。
27、杨宽:《西周时代的楚国》,《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
28、何幼琦:《论康宫》,《西北大学学报》1985第2期。
29、赵光贤:《从天象推算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979年第10期。
30、赵光贤:《‘明保’与‘保’考辨》,《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1辑。
31、赵光贤:《说〈逸周书·世俘〉篇并拟武王伐纣日程表》,《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
32、赵光贤:《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88年第2期。
33、赵光贤:《西周诸王年代考》,《先秦史论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34、赵光贤:《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为日食说质疑》,《人文杂志》1993年第4期。
35、赵光贤:《武王克商与西周诸王年代》,《北京文博》1995年第1期。
36、李学勤:《北京、辽宁出土青铜器与周初的燕》,《考古》1975年第5期。
37、江鸿(李学勤):《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文物》1976年第2期。
38、李学勤:《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第1期。
39、李学勤、唐云明:《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考古》1979年第1期。
40、李学勤:《宜侯夨簋与吴国》,《文物》1985年第7期。
41、李学勤:《班簋续考》,《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1986年。
42、李学勤:《令方尊、方彝新释》,《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辑,1989年。
43、李学勤:《太保玉戈与江汉的开发》,《楚文化研究论集》第2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44、李学勤:《吴虎鼎考释》,《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3期。
45、李学勤:《一九九七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光明日报》1998年3月20日史林版。
46、张钰哲、张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杂志》1985年第5期。
47、张培瑜:《西周历法和冬至合朔时日表》,《天问》,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48、张培瑜:《西周年代历法与金文月相纪日》,《中原文物》1997年第1期。
49、刘启益:《微氏家族铜器与西周铜器断代》,《考古》1978年第5期。
50、刘启益:《西周金文中月相词语的解释》,《历史教学》1979年第6期。
51、刘启益:《西周厉王时期铜器与“十月之交”的时代》,《考古与研究》1980年创刊号。
52、刘启益:《西周金文中所见的周王后妃》,《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4期。
53、刘启益:《西周夷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古文字研究》第七辑,1982年。
54、刘启益:《西周金文中的月相与共和宣幽纪年铜器》,《古文字研究》第九辑,1984年。
55、刘启益:《西周康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
56、刘启益:《西周武成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1985年。
57、刘启益:《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的在位年数》,《文史》第十三辑,1986年。
58、刘启益:《西周昭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出土文献研究续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59、刘启益:《西周穆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1992年。
60、刘启益:《西周懿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文史》第三十六辑,1992年。
61、刘启益:《西周孝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8年。
62、黄盛璋:《释初吉》,《历史研究》1958年第4期。
63、黄盛璋:《班簋的年代、地理与历史问题》,《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1期。
64、黄盛璋:《铜器铭文宜、虞、夨的地望及与吴国的关系》,《考古学报》1983年第3期。
65、黄盛璋:《从铜器铭刻试论西周历法若干问题》,《亚洲文明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66、杜正胜:《略论殷遗民的遭遇与地位》,《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3本第4分,1982年。
67、吴静渊:《谥法探源》,《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期。
68、黄奇逸:《甲金文中王号生称与谥法问题研究》,《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1期。
69、彭裕商:《谥法探源》,《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
70、吴镇烽、雒忠如:《陕西扶风强家村出土的西周铜器》,《文物》1975年第8期。
71、郭若愚:《从有关蔡侯的若干资料论寿县蔡墓蔡器的年代》,《上海博物馆馆刊》总第2期,1982年。
72、盛冬铃:《西周铜器铭文中的人名及其对断代的意义》,《文史》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3年。
73、李仲操:《史墙盘铭文试释》,《文物》1978年第3期。
74、卢连成:《序地与昭王十九年南征》,《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6期。
76、张懋镕:《周人不用日名说》,《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
77、肖梦龙:《母子墩青铜器及有关问题》,《文物》1984年第5期。
78、殷伟璋、曹淑琴:《周初太保器综合研究》,《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79、顾铁符:《周原甲骨文“楚子来告”引证》,《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1期。
80、王世民:《郭沫若同志与殷周铜器的考古学研究》,《考古》1982年第6期。
81、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1999年第6期。
82、仇士华、张长寿:《晋侯墓地M8的碳十四年代测定和晋侯
钟》,《考古》1999年第5期。
83、庞怀清、忠如、镇烽、志儒:《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第5期。
84、王翰章、陈良和、李保林:《虎簋盖铭简释》,《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3期。
85、罗西章、雒忠如:《陕西省扶风县强家村出土的西周铜器》,《文物》1975年第8期。
86、罗西章、王东海:《王臣簋的出土与相关铜器的时代》,《文物》1980年第7期。
87、罗西章:《宰兽簋铭略考》,《文物》1998年第8期。
88、陈公柔、张长寿:《殷周青铜容器上鸟纹的断代研究》,《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89、陈公柔、张长寿:《殷周青铜容器上的兽面纹断代研究》,《考古学报》1990年第2期。
90、[日]梅原末治:《古铜器形态之考古学研究》,《京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报告》第15册,1940年。
91、[日]樋口隆康:《西周青铜器之研究》,《日本考古学研究者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香港东方书店,1990年。
92、李丰:《黄河流域西周墓葬出土青铜礼器的分期与年代》,《考古学报》1998年第4期。
93、张振林:《试论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志》,《古文字研究》第5辑,中华书局,1981年。
94、徐天进:《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文物》1998年第5期。
95、王占奎:《关于静方鼎的几点看法》,《文物》1998年第5期。
96、[日]薮内清:《关于殷历的两三个问题》,《大陆杂志》第十四卷第一期,1957年。
97、庞怀靖:《西周月相解释“定点说”刍议》,《文物》1981年第12期。
98、王和:《“初吉”简论》,《史学月刊》1988年第5期。
99、刘雨:《金文“初吉”辨析》,《文物》1982年第11期。
100、冯时:《晋侯苏钟与西周历法》,《考古学报》1997年第4期。
101、[韩]方善柱:《西周年代学上的几个问题》,《大陆杂志》第五十一卷第一期,1975年。
102、岐山县文化馆、陕西省文管会等:《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发掘报告》,《文物》1976年第5期。
103、扶风县文化馆、陕西省文管会等:《陕西扶风出土西周伯
诸器》,《文物》1976年第6期。
104、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铜器窖藏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3期。
105、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商周考古组等:《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文物》198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