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事

新故事

如何能讲好一个故事?人类有时处于困惑之中皆因没有一个好故事。我们正身处新旧故事交替的时代。虽然旧故事讲述了世界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融入世界,但它已经难以应对当下的一些难题。然而,新故事的脉络尚未明了。宇宙的旧故事支撑人类度过了漫漫长路,塑造了人类的情感态度,赋予了我们生活的目标,并激发了我们的行动,使苦难的意义得到升华,使知识融会贯通。旧故事让人类在清晨苏醒时,能够知道自己身处何处;能够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可以让人们明辨是非,从而惩治有违法纪者。因为有了旧故事,万事万物皆能获得妥当安排。它不是必定能使人变得良善,也不一定能消除生活中的痛苦和愚昧,以及不一定使人类交往温情常在,但它确实为地球万物有意义地运转提供了环境。

尽管有人坚信并按照旧故事的指引践行旧例,但时至今日,旧故事在宏观的社会维度上已经无法正常运转。一些人已经意识到了旧程序的运转时有异常,因此他们往往另辟蹊径(通常是另辟新时代),却总是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使人们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制造业、商业、通信和计算机领域也展现出其卓越不凡之处,但世俗社会让人感到缺失了一些满足感与某种规则,无法充分满足人生情感、审美和精神上的需求。

人类现状需要被彻底地重新评估,特别是重新评估给生命以满足感的基本价值观念。正如传统宗教故事满足了人类在过往时代中的需求一样,人们需要新的价值观念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一切事物起源的地方开始,从讲述基本的故事开始:万事万物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模样的,以及未来又将如何奔赴令人满意的方向。人类需要一个有教化意义的故事,一个能抚平伤痛、指引方向,并具有借鉴作用的故事。

大约在14世纪以前,西方社会的人们确实在其旧宇宙故事中达成了共识,使社会安然运转。大约3000年前的启示经验成为宗教故事的起源。

有的宗教故事背景与托勒密对宇宙及其运行方式的描述交错呈现出一个永恒的宇宙,通过季节轮转,不断地更新自己和身处其中的生命体。即使在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这样的历史时刻,自然界依然保持秩序井然,人类阐释的背景也处于稳定之中。无论有什么问题,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与信念都不会被置于危险之中,这是不言而喻的……

宇宙的故事就是星系诞生的故事,而星系快速地膨胀扩大,会带来表达层级的更新换代。如氢在上千万度的高温下形成氦,或者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火海之后,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其中的一些物质最终爆炸成星尘,形成太阳系和地球。在岩石和水晶结构中,以及绚丽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特质中,地球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表达。直到人类出现的那一刻,不断膨胀的宇宙似乎便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人类身份的呈现上,即兼具地球属性和宇宙属性。人类的生命承载着宇宙,宇宙的存在也承载着人类,两者相对于彼此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二者相对于诞生宇宙与人类的深层奥秘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种整体观不论对科学家还是宗教信徒来说,都是新的,二者也逐渐认识到这种整体观及其对人类的意义,这是新时代的启示录。当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时,整个地球-人类秩序中发生某种剧变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就出现了何以为人的新范式,这种变化既令人兴奋,又令人痛苦不安,其中一个方面涉及地球-人类关系的转变。因为,过去地球决定着人类发展的进程,而现在人类在很大限度上决定了地球发展的进程。以彼此依存的观点来看,以往是地球直接管控自己;而如今,它却在很大限度上通过人类来间接管控自己。

如此一来,人类的问题似乎变成人生意义何在?意义是如何决定的?又是如何传播的?过去,意义在于完善地球面貌、反映稳定自然界的外在理性;而如今,意义却取决于人类是否能及时回应世界发展中的迫切问题和应对新一轮挑战。处于无知无感深处的科学工作者,被这新兴创造过程的神秘进程所吸引,愿与他人交流共享。但除非是主体对主体的召唤,如果科学工作者不能在意识觉醒上全力以赴,交流绝无可能。科学工作者对存在的品读能力正是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令人钦羡的素质。他们希望体验存在的实在、隐晦、物质的方面,以便推动整个进程中的世界对话与交流,从而回应这世界的本来面目。如果说,对存在的客观性和数量的要求让科学工作者忽视了存在的主观性和质量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也是科学工作者完成现阶段历史使命的现实状况。多年来,科学界最令人瞩目的进展便是逐渐认识到实相的整体实际-超自然维度。

至关重要的是,人类的子孙后代必须意识到这里所描绘的宏大图景,以及神圣的价值观在历史长河里是怎样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的。在这一背景下,所有的人类事件——各行各业的运转和各类活动——都有其确切意义,并在整个现实范围内促进了这个新兴世界的主观交互活动,因此,科学界和宗教界有着共同的现实对象。但我们也能看到宗教的救赎说辞和科学话语的局限性,世界需要一种新兴的、更完整的存在和价值话语体系。

在旧故事中,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对人类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从宇宙的物理和化学,到地质学和生物学,到经济学和商业,再到在地球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的研究,都可被纳入这一结构中。但是,同一知识结构无法指导人们的事务,使其穿过重重险境,抵达不可知的未来,除非人类能够在这更宏观的进化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如果西方文明和西方宗教曾经是命定之选,同时也是区别于他人和地球的存在,那么新的存在方式则要与更大的人类社会和宇宙本身亲密交流和共享。

现在人们对待未来的基本态度其实就是要存有信心,地球会不断地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如果自古以来持续运转的宇宙在一开始孕育了天空、点燃了太阳、创造了地球,如果同样孕育了陆地、海洋和大气;如果它唤醒了生命的原始细胞,并衍生出了不计其数的多样生物,最后繁衍出了人类并引领人类安全地走过动荡不安的岁月,那么应该相信,对人类的引领也恰恰唤醒了人类目前对自身的理解,唤醒了人类对自己与这惊世剧变关系的理解。我们要时刻洞察宇宙结构和运转对人类的指引,以便对未来的冒险征程充满信心。

——节选自《新故事》,见《地球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