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生命的冥想
托马斯·贝里在美国南部长大,当时那里正处于新兴工业化时期。他早年看到工广和城市化改变了南方农业的底色,这些画面深深刻入了他的脑海,并伴随他一生。事实上,当他1994年回到北卡罗来纳时,他对该地区的高速发展仍然深感沮丧。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最后的14年,其间反思了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有害影响,人类又从中失去了什么。他对无节制的消费主义和破坏性增长感到痛心疾首,例如肆意兴建购物中心、豪屋美舍和用杀虫剂维护高尔夫球场而最终造成了对土地的破坏。
他在格林斯伯勒度过的青年时代为他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打下了基础,并为他一生不断地培育和滋养这种亲密关系。他在《小溪对岸的草地》中描述道,5月春日的下午,小溪对岸绿草如茵的大地景象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使他多年以来仍对大自然那片草地魂牵梦绕。“只要在这片草地的自然变化周期中保护和改善它,就是积极向上的;任何对这片草地的不利之处和否定它的东西都是消极沮丧的。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这么简单。”
对托马斯·贝里来说,这不仅仅是他与春天美丽大自然的浪漫邂逅,还使他的思想扎根于现实的深处。这里是一个繁盛的生态系统,百合盛开,鸟语花香,昆虫飞舞。正是这些复杂的生命系统激发了托马斯去探索创造宇宙的力量,也正是这些力量孕育了生命系统之美;同时,也激发了他探索人类创造性的力量,这些力量在维持生命系统的复杂性方面必不可少。
探索创造宇宙的力量由此成为他毕生的追求,宇宙在广袤的空间中不断膨胀,他也不断探索着地球系统的宇宙维度。在这无垠和广袤中,人与生死共舞,令他尤为着迷。他可以洒脱地说,即使在生命完结之后,他仍将是宇宙的一部分。
此外,他认为,若要创造条件,让小溪对岸的草繁茂生长,就需要与地球和平共处。我们对地球与地质、生物以及人类相互联系的宇宙观的理解是“盖亚[1]和平”的基础。这既需要我们大胆想象,又需要付诸行动进行建设。我们展望共同未来所需要的想象力伸手即得,贝里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那条地平线的道路。正如他所说的:“我们刚刚发现,人类的课题本身是地球课题的组成部分,人与地球的亲密关系是人类抵达彼此亲密的必由之路。”这就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