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奇观
进入21世纪,我们观察到认同地球奇迹的意识的广泛觉醒,这一点可以从致力于保护地球完整性的自然学家和环保组织的著作中看到。此外,科学界中讲述万物奇观的学者有:彼得·瑞文、诺曼·迈尔斯、林恩·马古利斯、埃里克·蔡森、乌苏拉·古迪娜夫、布莱恩·斯威姆等,他们向人们展示了身边随处可见的更大的世界奇观以及其错综复杂的细节样貌。
地球以及生活、生长于其上的万物带给了人们敬畏、崇敬和欢乐的情感,人类的冒险活动完全依赖于这些情感的真挚程度。我们一旦把自己从万物生长的洪流中分离出来,从内心产生的真挚情绪中分离出来,那么,我们对生活的基本满足感就会减少。任何由机器制造的产品,任何基于计算机而产生的成就,都无法唤起人类对于生命的全部承诺,这些承诺来自人类存在的潜意识,而这些潜意识区域一直维系着地球,并带领人类以及整个地球村走入不可知的未来世界。
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正确看待地球的发展进程是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着一个固有观念——认为地球上的一切只是可以买卖的商品的时候。这个紧迫的问题涉及地球的深层意义,也涉及需要人类的力量来共同塑造一个理想未来的问题。在学会理解这一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这样的理解开始:地球拥有无穷的能量,它们蕴藏在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中,而人类的理解和想象也无法完全阐释这些造物奇观。在一系列的变化中,无数能量储存在地球内部,不仅有化石燃料,还有物质结构内部的生命力量。
目前的危险并不是地球及生活于其上的万物所经历的第一次危险。地球在一系列令人惊奇的创造活动和破坏活动中找到了它存在的方式。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塑造了大陆和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它们自己不断地为生存而抗争。但是,现在地球遇到的危险是人类第一次有意识地大规模入侵到地球发展进程的自然节律中。这与地壳震动、冰川运动、早期物种的出现和消失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以确定的形式攫取地球的能量,是从能量储存到能量消耗的转变,自有人类存在的历史以来,这种转变以任何时期都无法超越的方式和体量在进行。由于需要为工业界提供燃料,我们创造了一个与生物圈不相容的“技术圈”……
我们一定已经感觉到,支持我们存在的力量也创造了地球,这种力量使星系快速旋转,进入太空,“点燃”了太阳,又使月球进入轨道。这也是生命形式在地球中孕育出来的力量,并在人类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反身意识模式。这种力量,使狩猎者和采集者流浪了100多万年的时光;这种活力推动了城市的建立,激励了各个时代的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相继出现。同样的力量仍然存在于世;我们此时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它的影响,了解到了人类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寒冷的宇宙中,并不是没有其他力量的帮助而独自负重走向未来。
人类无处不在。从定义来看,人类就是这样的存在,整个地球通过我们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反身意识模式。人类本身是地球的神秘属性,是统一的原则,是物质与精神、肉体与心灵、自然与艺术、直觉与科学的对立和统一。人类是一个固有的整体,一切的统一都是为了实现特殊的运转模式。人类以这种方式扮演了依循普世之道的角色。如果人类是微观宇宙,那么宇宙就是宏观人类。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意愿表达者之一。
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对地球敏感起来,因为地球的命运与我们自己的命运是一致的,对地球资源的榨取就是对人类的榨取,消除地球的美学光辉就是对存在的贬低。为了自身需求爆破山峦,只为得到它的矿物资源,但是这样做,就失去了山峦的奇观和令人敬畏的品质,我们就破坏了自身存在,给自己带来了迫在眉睫的威胁。
人类与地球沟通并促进其生产力发展的古老仪式所起的作用可能越来越小。然而,它们确实表达了对地球奥秘的深切敬意。如果认为人类与地球不再亲密、不再具有互敬互爱的情感关系,从哲学角度看是不现实的,从历史角度看是不准确的,在科学上也是没有根据的。
人类并不缺乏创造未来所需的动力,其生活沉浸在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能量之海中。但这种能量,从终极意义上说,不能通过占领,只能通过召唤才属于我们。
——节选自《动态的未来》,见《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