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宗教与宇宙

第5章 宗教与宇宙

托马斯·贝里主要是研究世界宗教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历史学家。1966—1979年间,他在福特汉姆大学创建了颇负盛名的宗教历史专业,设置了涵盖西方宗教、亚洲宗教,以及美洲印第安人及原住民族宗教的各类课程。在福特汉姆大学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深刻地认识到,世界宗教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历史、文本和传统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更因为它们拥有宇宙观而获得珍视。

福特汉姆大学的宗教历史专业是新生事物,尤其在天主教大学中,是革新创举。吸引学生前来报考的是贝里的教学方法:他把各种宗教历史作为有生命的人类智慧传统来教授,而不仅仅是作为古老的文化产物。这为学生们带来了有生命的宗教传统,并最终给他带来召开会议的灵感,使哈佛大学世界宗教与生态会议(1996—1998)得以召开。这是第一次探讨世界宗教中的自然和环境伦理观点的系列会议。

当反思世界宗教历史时,他会思考宗教如何为我们应对生态挑战做出贡献,以及它们如何与宇宙的伟大故事相关联。有了这些思考,他认识到了进行宗教宇宙观研究的必要性,这种研究的效果甚至超越了用神学或历史学的方法去研究宗教的效果。这种研究方法曾经(至今仍是如此)对神学家和宗教学者提出了重大挑战。那么,总结起来,对宗教造成的这些挑战本质上由两个方面组成:

1.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宗教所具有的宇宙观维度。

2.随着宇宙不断膨胀,地球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发现新的科学宇宙观,宗教可以被看作对这种科学宇宙观的回应。

宗教回应的首要任务是要认可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待宗教,也就是说,宇宙观下宗教的符号系统提供了人类从哪里来、为什么在这里、将要去哪里的叙述。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帮助人类认识自己,了解到自己是浩瀚宇宙演化进程的参与者。

正如贝里所说,“宇宙是宗教精神的主要载体,宇宙是每个人更大的自我”。通过传统宗教的视角来理解这一点,是宗教学者、神学家和普通教徒的任务之一。另一个视角是通过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来看待人类与宇宙之间的这种动态联系。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出了多样化的学科——从天文学到生物学等,我们知道自己不是生活在一个静止不变的宇宙中。

过去200年间,人类的一项重大发现是——人类不是简单地生活在宇宙中,而是生活在宇宙的创生过程中,即一个不断进化的宇宙中。这一发现改变了一切。人类是宇宙进化这一伟大历程的参与者,因为人类诞生于这一伟大历程的发展阶段中。贝里借用泰亚尔·德·夏尔丹的观点想要强调的是,宇宙从一开始就兼具精神和物质的表达。因此,宇宙的结构和形式本身具有启示性。于是,我们如何阅读宇宙这一神圣的“经文”就成了重大的挑战。

正如贝里经常提醒我们的那样,神学系和神学院忽视了对宇宙的研究,他们只专注于研究文字经文——圣经及其评注,以及系统神学、教会历史,或者是布道说教和教牧辅导。我们对生态的破坏正在造成地质时代的终结,这一事实并没有引起大多数神学家和普通信徒的关注。但是贝里指出,“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要么作为合二为一的神圣共同体走向未来,要么就根本没有未来”。基于此,宗教宇宙观和科学宇宙论的探索为地球村未来的繁荣提供了一条前进的道路。这项任务需要新的精神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