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运行的三原则:差异化、主体性、交融性
从大约140亿年前宇宙爆炸起源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地球的形成、生命和意识的出现,乃至经过人类历史的各个时代,这些宇宙的支配原则一直统领着整个进化过程。这些原则,在过去只是被人们的直觉过程感知,现在则被科学推理所理解,只是它们赋予人类的启示还未能让人类付诸任何有效的行动。倘若人类要继续冒险下去,生态时代现在必须在宇宙的大背景下让这些原则复苏。宇宙运行共有三大原则:差异化、主体性和交融性。
差异化是宇宙最初始的表现。在数十亿度高温的炙热中,原始能量不是以某种均匀的污迹或果冻状物质的形式迸发的,而是以辐射和差异化的粒子的形式,最终以某种元素序列的形式迸发到宇宙的广阔空间中,并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无法穷尽的特征。粒子进一步被类比成由高度个性化的星辰之海组成的星系。任何地方都能发现这种差异化的过程,在太阳系所有行星的阵列中,地球的形成是整个宇宙中高度差异化的实在。地球上的生命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其多样性难以穷尽。人类也是如此:甫一出现,就立即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存在样貌,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时光,仍在不断发展变化。
第二个主要原则是不断提升的主体性。从氢原子的形成到人类大脑的形成,内在的精神统一性一直伴随着更复杂的存在而提升。这种不断提升的内在能力包括通过更复杂的有机体的构造来提升机能的统一性。主体性的提升与中枢神经系统越来越复杂有关,随着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有机体的活动有了更大的自由。地球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开始变得自由,越来越由自身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而决定。传统上,神秘的力量与宇宙的每一个实在相联系,而现今却与主体性相关联。
宇宙的第三个原则是宇宙的每一个实在与宇宙中其他实在的交融性。科学证据以一种宏大的视角证实了一种古老的认识,即人类生活所在的宇宙——它是唯一的,但也可能是变化多端的,是能量迸发的过程。整个复杂星系的统一性是当代物理学最基本的经验之一。虽然原著民族都已认识到宇宙的整体一致性,伟大的文明肯定了宇宙的统一,世界各地的创世神话中也解释了宇宙的统一,柏拉图在他的《蒂迈欧篇》中概述了它的统一,牛顿在他的《原理》中也对宇宙的统一做了宽泛的介绍,但是,没有任何时代能像20世纪的科学家那样清楚地介绍宇宙的全部起源关系。
——节选自《生态时代》,见《地球之梦》
[1]本书对部分内容有所删改。——译者注
[2]reductionism,又译“分割论”,是西方认识客观世界的主流哲学观,认为万物均可通过分割成部分的途径了解其本质。东方文明整体观则认为,这种认识论只可用于简单事物,对于复杂事物(如人体生命)而言,一旦被分割,将会因丧失许多信息而失真。事物的复杂程度越高,因分割而失真的程度就越严重。——译者注
[3]英文see的本义是看见,引申义是了解、明白。——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