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二
总序二
2002年2月初,我作为受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共同资助的CSCC Fellowship(研究员),将赴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与国际知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苏珊·哈克(Susan Haack)教授合作研究一年。临行前一个月左右,当时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王霁教授和我谈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意译介当代世界哲学学术名著,希望了解当代哪些西方哲学方面的著作是重要的,并问我能否在美国帮助做这件事。我答应一试,但要求有该社的正式授权。王霁教授同意,于是起草文件,签字盖章。到达美国之后,我与哈克教授谈起此事,她很乐意与我一起为之。于是,从2002年3月份开始,我们联名向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芬兰、巴西六国的16位哲学家发出邀请信,邀请他们参加“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哲学系列”的编委会,并向我们推荐他们认为的近50年来最重要的10本西方哲学著作。我们的邀请得到了热烈的回应,约翰·塞尔(John R.Searle)说此构想“棒极了”(wonderful),戴维森(David Davidson)的评价是“非常好”(very good)。共12位哲学家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他们分属美国、英国、德国、芬兰、巴西五个国家,多数是当今世界一流甚至是顶尖的哲学家。由于他们大都是国际知名人士,异乎寻常地繁忙,所以推荐单姗姗来迟,到2002年9月3日为止,我们共收到11位编委会成员的推荐信,加上苏珊·哈克本人的推荐单,一共12份。
由于编委会成员除哈贝马斯外,都是英美系的哲学家,所以推荐书目主要侧重在英语哲学,对大陆哲学虽有提及,但数量不多且不集中。编委会人员非常认真、审慎地进行了他们的推荐工作,其中有一位编委是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系主任,他告诉我们,他自己先列出近60本著作,然后在本系教授中间投票,选出最重要的10本,并且投票的结果基本一致。下面的统计结果的计算方法是,凡提到一次的就算一票,尽管有的编委列出的书目不到10本,有的编委列出了恰好10本,而有的编委列出的书目远超过10本。编委们共推荐或提到近50年内的著作107本,不属于这个时间范围但他们认为仍然重要的著作11本,论文3篇。我下面先介绍得票最多的一组,后提及得票次多的一组,至于有人提到但得票不到两张的著作则不予介绍。
下面是得票最多的一组:
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1953)。
提到维特根斯坦的票数是13张,其中《哲学研究》9票,《逻辑哲学论》(1933)、《蓝皮书和棕皮书》(1958)各一票,《论确实性》(1969)2票。
2.蒯因(W.V.Quine):《语词和对象》(Word and Object,1960)。
提到蒯因的总票数是15张,其中《语词和对象》8票,《从逻辑的观点看》(1953)5票,《本体论的相对性和其他论文》(1969)2票。
3.斯特劳森(Peter Strawson):《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Individuals:An Essay in Descriptive Metaphysics,1959)。
提到斯特劳森的总票数是11张,其中《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8票,《感觉的界限: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966)1票,《逻辑理论导论》(1952)1票,《怀疑论和自然主义:某些变种》(1985)1票。
4.罗尔斯(John Rawls):《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1971)。
提到约翰·罗尔斯的总票数是9张,全部集中到他的《正义论》一书。
5.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事实、虚构和预测》(Fact,Fiction and Forecast,1954)。
提到古德曼的总票数是10张,其中《事实、虚构和预测》7票,《世界构成的方式》(1978)2票,《艺术的语言》1票。
6.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命名和必然性》(Naming and Necessity,1972)。
提到克里普克的总票数是8张,其中《命名和必然性》6票,《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1982)2票。
7.伊丽莎白·安斯康姆(G.E.M.Anscombe):《意向》(Intention,1957)。
提到安斯康姆的总票数是8张,其中《意向》6票,《哲学论文集》1票,《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1票。
8.奥斯汀(J.L.Austin):《如何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1962)。
提到奥斯汀的总票数是7张,其中《如何以言行事》5票,《感觉和可感觉的》1票,《哲学论文集》1票。
9.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1970)。
提到库恩的总票数是5张,全部集中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10.达米特(M.Dummett):《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The Logical Basis of Metaphysics,1991)。
提到达米特的总票数是8张,其中《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3票,《弗雷格:语言哲学》2票,《弗雷格:数学哲学》1票,《真理和其他之谜》(1978)1票。
11.普特南(Hilary Putnam):《实在论的多副面孔》(The Many Faces of Realism,1987)。
提到普特南的总票数是8张,其中《实在论的多副面孔》3票,《实在论和理性》2票,《哲学论文集》2票,《意义和道德科学》(1971)1票。
12.福柯(Michel Foucault):《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英译本书名为The Order of Things:An Archaeology of the Human Sciences,1966)。
提到福柯的总票数是5张,其中《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2票;《知识的考古学》(An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1969)1票;《训诫和惩罚——监狱的诞生》(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1975)2票。
下面是得票次多的一组:
1.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获得提名票4张,全部集中在《无源之见》(The View From Nowhere,1986)。
2.诺齐克(Robert Nozick):获得提名票4张,全部集中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Anarchy,State and Utopia,1974)。
3.黑尔(R.M.Hare):获得提名票4张,《道德语言》(The Language of Morals,1952)和《自由和理性》(Freedom and Reason,1963)各2票。
4.塞尔(John R.Searle):获得提名票5张,其中《言语行为》(Speech Acts,1969)1票,《意向性》(Intentionality,1982)2票,《心灵的再发现》(The Rediscovery of the Mind,1992)2票。
5.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获得提名票4张,其中《伦理学和哲学的限度》(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1986)2票,《笛卡尔》(Descartes:The Project of Pure Enquiry,1978)1票,《道德运气》(Moral Luck:Philosophical Papers 1973—1980,1982)1票。
6.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获得提名票4张,其中《猜测与反驳》(Conjecture and Refutation,1963)1票,《发现的逻辑》(Logik der Forschung,1934)2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y,1945)1票,但后两本不属于过去50年内的著作。
7.赖尔(Gilbert Ryle):获得提名票3张,全部集中在《心的概念》(The Concept of Mind,1949)。
8.戴维森(Danold Davidson):获得提名票3张,其中《行动和事件论文集》(Essays on Action and Event,1980)2票;《对真理和解释的探究》(Inquiries into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1984)1票。
9.麦克道威尔(John Mcdowell):获得提名票3张,全部集中在《心灵与世界》(Mind and World,1994),其中2票分别来自斯特劳森和普特南。
10.丹尼特(Daniel C.Donnett):获得提名票3张,其中《被解释的意识》(Consciousness explained,1991)2票,《意向态度》(The Intentional Stance,1987)1票。
11.阿姆斯特朗(D.M.Armstrong):获得提名票2张,《心灵的唯物主义理论》(Materialist Theory of the Mind,1993)和《可能性的组合理论》(A Combinatorial Theory of Possibility,1989)各1票。
12.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获得提名票3张,其中《交往行动理论》(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1981)2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Between Facts and Norm,1992)1票。
13.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获得提名票3张,《言语和现象》(La Voix et le Phenomene,1967),《论文字学》(De La Grammatologie,1967)和《胡塞尔的“几何学起源”:导论》(introduction a“L'origine de la Geometrie”par Edmund Husserl,1962)各1票。
14.利科(Paul Ricoeur):获得提名票3张,其中《自由和本性》(Freedom and Nature,1950)1票,《隐喻的规则》(Le Metaphore Vive,1975)2票。
15.乔姆斯基(J.Chomsky):获得提名票2张,《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1957)和《笛卡尔主义语言学》(Cartesian Linguistics,1966)各1票。
16.帕菲特(Derek Parfit):获得提名票2张,集中在《理性和人格》(Reasons and Persons,1984)。
17.苏珊·哈克(Susan Haack):获得提名票2张,集中在《证据与探究——走向认识论的重构》(Evidence and Inquiry:Towards Reconstruction in Epistemology,1993)。
18.哈特(Herbert Hart):获得提名票2张,《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1997)和《惩罚和责任》(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1968)各1票。
19.德沃金(Ronald Dworkin):获得提名票2张,《严肃地对待权利》(Taking Rights Seriously,1978)和《法律王国》(Law's Empire,1988)各1票。
哈贝马斯推荐了三本德国哲学著作:霍奈特(Axel Honneth)的《为获得承认而斗争——社会冲突的道德文法》(Kampf um Anerkennung,1992),弗斯特(Rainer Forst)的《正义的语境》(Kontexte der Cerechtigkeit,1994),施内德尔巴赫(Herbert Schnadelbach)的《黑格尔法哲学评论》(Kommentor zu Hegels Rechtephilosophie,2001)。
值得注意的是,声名显赫的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仅获得1票,有一人提到他的《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提到戴维森的也只有3票。耐人寻味。
苏珊·哈克和我将从以上所列书目中,挑选出一组重要的、尚未译成中文、并且能够买到中文版权的书,组织译者翻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近年内出版。
陈 波
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