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消除式唯物论

七、消除式唯物论

消除式唯物论的最精致的版本这样辩称:我们关于心灵的常识性理论,构建了一种原始的理论——“通俗心理学”(folk psychology)。但像其他理论一样,只有当该理论是真的,它所假定的实体才得到了辩护。正如关于燃烧的燃素理论的失败,排除了燃素存在的信念,因此通俗心理学的失败,也排除了通俗心理学实体的理由。所以如果通俗心理学是错的,那么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信念、欲望、希望、恐惧的存在。根据消除式唯物论,通俗心理学很可能将来会是错的。很可能一门“成熟的认知科学”将表明,我们关于心智状态的绝大多数信念都是完全没道理的。这也会导致我们曾经认为存在的实体,即我们日常的心智实体,并不真的存在。因此我们最终的心灵理论会消除心灵。所以称为“消除式唯物论”。

一个被用以支持“消除式唯物论”的有关论证,在我看来是令人吃惊地糟糕,以至我恐怕我有所误解。我尽可能接近地表述如下:

设想我们有一个完美的神经生物科学。设想我们有一个理论真正说明了大脑如何工作。这一理论将会涵盖通俗心理学的领域,但不会更有力。此外,我们日常的通俗心理学的概念,如信念、欲望、希望、恐惧、沮丧、振奋、疼痛等,很可能不会和我们设想的完美的神经生物科学的分类准确地或间接地匹配。无论如何,神经生物学中不会有诸如“信念”、“恐惧”、“希望”以及“愿意”等表达式,也没有可能顺利地还原这些假想的现象。

这是前提。结论是:

因此,通俗心理学命名的实体如信念、希望、恐惧、愿意等,根本不存在。

想知道这个论证有多糟,只需想像一下来自物理学的类似论证:

想一下我们现在的理论物理学。我们有一个理论说明物理实在如何运作,根据所有通常的标准,它比我们的常识性理论都更为优越。物理理论涵盖了我们关于高尔夫球俱乐部、网球拍、谢弗利特车站货车以及分层的农场房屋的常识性理论的领域。此外,我们日常的通俗物理学概念,如“高尔夫球俱乐部”、“网球拍”、“谢弗利特车站货车”以及“分层的农场房屋”不能够准确地或间接地和理论物理学的分类相匹配。在理论物理学中这些表达式没什么用处,也不可能顺利地还原这些现象。理想的物理学划分实在的方法——实际上是我们实际的物理学方法——和我们日常的通俗物理学划分实在的方法非常不同。

因此,分层的农场房屋、网球拍、高尔夫球俱乐部、谢弗利特车站货车等,都不真正地存在。

我没有在文献中看到上述的错误。可能它太惊人了,以至于反而被忽略了。它建立在一个明显错误的前提上,即对于任何经验理论和相应分类,除非它们的实体可以以类型—类型还原为更好的基础科学理论,否则这些实体不存在。如果你怀疑这个前提是虚假的,那么你可以拿你看到的周围的任何事物,甚至用你自己试一试。〔10〕

在消除式唯物论那里,我们也再次看到了以前提到的同样的技术性反驳和常识性反驳。技术性反驳对付的是这一事实:通俗心理学如果是一个理论,就不是一个研究项目。它本身不是科学研究的竞争领域,实际上,攻击通俗心理学的消除式唯物论者,在他们的批判者看来,经常是不公平的。在它的辩护者看来,通俗心理学完全不是这么糟糕的理论,它的很多核心理论很可能是真的。对消除式唯物论的常识性反驳是:它看起来发疯了。说我从未感到过渴或饿,或我从未有过痛,我从未真正拥有信念,或我的信念和欲望对我的行为不起作用,看起来像是发疯。消除式唯物论不像早期的唯物论那样遗漏心灵,它在遗漏之前否认了它们的存在。面对挑战时消除式唯物论太过愚蠢,不值得认真考虑。它的辩护人几乎一律乞灵于“科学英雄时代”伎俩(P.S.Churchland,1987),即他们宣称,我们放弃我们拥有信念的想法,就如同放弃诸如大地是平的或日落的信念一样。

在整个讨论中值得指出的是,某种悖论性的不对称来自唯物论历史。早期的类型—类型同一性理论辩称我们能够去除神秘的笛卡尔式的心智状态,因为这些状态什么也不是,只不过是物理状态(没有“超出并高于”物理状态的东西)。他们假定:心智状态的类型可被表明等同于物理状态的类型,我们会在神经生物学成果与我们诸如痛和信念的日常概念之间找到匹配,他们在这两个假定的基础上进行论证。现在,消除式唯物论是把匹配的失败作为通过彻底的神经生物学消除心智状态的证明。早期唯物论论证没有分离的心智状态,因为心智现象等同于大脑状态。近期的唯物论辩称没有分离的心智状态,是因为它们不等同于大脑状态。我发现这个模式很有启发性,它揭示了不惜代价地去除心智现象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