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失败越好

越早失败越好

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而言则是一个万丈深渊。”真正的大智慧者无一不是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古今中外,大多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从失败中他们体会到方法,思考到原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对于经营公司而言,最惨痛的失败就是公司倒闭,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局面。因此,对公司的经营者而言,早一点遇到失败就能够早一点懂得如何避免出现更多损失,越早经历失败越好。

纵观柳井正的成长经历,虽然他一直被父亲严格地管教着,但总体来说还算是一帆风顺。从大学毕业后,柳井正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佳世客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佳世客是一家超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佳世客的工作经历让柳井正增加了不少经验,但这些经验对于经营一家并不大的西装店而言还显得太稚嫩了些。

在掌管父亲创办的西装店小郡商事不久,柳井正就发现店内的经营存在着很多问题,他决定来一次小小的改革。当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时,当时年轻气盛的柳井正经常会因此严加呵斥他们,比如当他看到哪个店员接待顾客的时间长了,就会立即对那个店员说:“如果你的工作效率再不提高的话,那么我们就没办法进步,更无法提高收益,这样怎么能开一家更大的店面呢?”对于一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地方,他会毫不留情地在一旁指手画脚。柳井正原本希望通过自己的变革能够让店员们鼓起精神来,与他一起闯出一片更大的天地来,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言行遭到了店员们的一致反对。

在店员们的眼中,年仅22岁的柳井正不是在“变革”而是在“瞎指挥”,有些店员甚至直言不讳地反驳他:“我们已经很努力地拼命工作了。你还想让我们怎么做?”还有人说得更难听,直指柳井正不过就是店长的儿子,根本没有什么真本事。

最后,这场“改革”以失败告终,6名店员走了5名,除了柳井正,就剩下一名叫浦利治的店员还在坚守岗位。那些离开的店员,都是从柳井正记事起就跟他同吃同住的人,柳井正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人会离开他,离开小郡商事,这对柳井正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难道自己做错了吗?柳井正开始反思自己。没有人天生比别人笨,只有那些害怕失败的人才永远不会取得成功。因此,失败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成长,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懊悔和沮丧。

柳井正一直以为正直、有正义感、说话直截了当等性格是自己的优点,但通过这次失败,让柳井正清楚地看到这些所谓的优点在管理中正是自己的缺点。说话直截了当,对于被管理者而言是毫不客气、严厉过头,自然会引起他人不愉快的情绪。人的优点和缺点不就是这样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吗?

当柳井正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父亲汇报这一失败经历时,原本以为会遭到父亲的一通责骂,甚至做好了被收回西装店经营权的准备。然而,父亲却没有一句责备之词,而是将小郡商事的重要账本和公章一并交给了柳井正。父亲的信任让柳井正体会到怎样做才是一名了不起的经营者,那就是:无须多言,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立场。

柳井等用沉默给柳井正上了深刻的一课,这对柳井正的激励效果不言而喻,他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给父亲看看。柳井正开始改变,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转变成了一个事事亲力亲为的“打杂工”,店里几乎所有的活计,包括进货、搬运、整理仓库、接待顾客、会计财务、打扫卫生等都被柳井正包揽下来。有时候他累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但这却是柳井正感觉非常快乐和充实的一段时间。

每天,柳井正都会将当天的工作逐一整理出来,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搞清楚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柳井正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将工作的内容和流程说出来。店内每天的销售额及所销售的服装种类都深深地印刻在柳井正的脑海中,久而久之,什么样的顾客更青睐于选择什么样的款式,柳井正几乎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柳井正白天在店里提高销售额,晚上回家后就读一些与管理相关的书籍来充实自己。比他头脑灵活、动作迅速、财力丰厚的与人比比皆是,但最终只有柳井正将事业做到了自己预想的样子。正如他在《怀抱希望》中所说的那样,梦想总是始于“说不定我也能做到”的“妄想”,脑中无物、每天安慰度日的人永远也得不到机会。

如果说之前柳井正还在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经商,那么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相信自己了,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能够做好经商这件事。

小郡商事变革的失败,是柳井正在经商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失败。但这个失败没有让他打退堂鼓,反而将他的斗志激发了出来,让他懂得更加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让他真切地体会到:一个真正的经营者不是命令的发号者,而是事必躬亲的亲为者。所以,当优衣库的店铺开遍全球时,作为公司的最高负责人,柳井正依旧能够对公司的一线业务了如指掌。

无论做生意还是做其他事情,关键是要能从失败中吸取到为己所用的经验,让自己不断成长,能做到这一点的往往是年轻人,因此,柳井正会经常给自己的下属或前来求教的人一个非常奇怪的建议:越快失败越好。因为他认为,只有越早地遭遇失败,才能够越早从失败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为自己的成功多争取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