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规则
打破规则
顾客需要什么、何时需要、愿意花费多少钱……这些问题大多是假设出来的,各行各业都有既定的回答,它们被称为所谓的“行业标准”。行业规模越大、时间越久远、越景气,这些“行业标准”就越是根深蒂固,而行业中能够达到这些“标准”者则能够成为人们眼中的“成功者”。
一直以来,日本纺织业都非常密切地追踪高新技术纺织品的研发动态。近年来,极具创造力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这引起了日本业界的广泛关注。从产量来看,全球的产业用纺织品产量从2005年的19581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3631万吨。而产品的研发触角也向多领域伸展,包括航空学、医用、服装、运动服、农业、交通用具以及土木工程等方面。
日本东丽公司就是行业中的翘楚。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东丽还是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丽公司以生产化纤为中心开展多角化经营后,营业额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至1986年营业额已达1万多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7多亿元)了,登上了世界第一碳纤维厂的宝座。
柳井正最初想和东丽公司建立生意往来是在1998年,那时候优衣库只是默默无闻的小字辈企业,而东丽公司早已是纺织产业界中的王者。两家公司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想要和这样背景的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当然不太容易。
柳井正鼓足勇气去拜访东丽公司当时的前田胜之助董事长,向他坦诚地提出合作请求,希望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开发新衣料。柳井正靠自己的一番热情和优衣库自身的潜力,让前田胜之助最终答应下来。
这一合作却引起了很多业界大佬对优衣库与东丽公司的不满,他们认为优衣库不配也没有实力与东丽进行这样的合作,有些行业中有实力的人物更是直接当面发难东丽公司总经理。一切皆是因为所谓的“规则”,似乎只有强强联手才更加符合圈内的发展规律。人们认为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优衣库根本没有资格站在这样高的“位置”上。
如果说按照业界论资排辈做生意谋合作是一种人人必须遵守的铁规则的话,那么柳井正就是要打破这个规则的人。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源于遵守这些游戏规则的能力。有时候,人们甚至认为这些规则是如此理所当然,根本不会有意识地再去想想。然而,当行业开始变得脆弱、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对手坚不可摧、顾客关心价格甚于关心价值、技术步入稳定期的时候,规则通常就会被打破。规则的破坏者就为顾客带来了特别的益处。
打破规则通常始于一个有悖传统的想法。但仅有好想法是不够的,因为仅仅依靠一点区别就反叛是不值得的,商业天性保守,只有在可以预知未来时才能够驱动革新。
企业组织效率方面的专家Robert M. Tomas在《北大商业评论》上谈及《打破规则者》这一话题时,指出:“打破规则需要一些人挑战既定规则,把这些想法变为新的服务或产品。”作家及咨询师拉里·米勒区分了两种人——“先知和野蛮人”。先知者对想法更感兴趣,他们可能很有远见,但没有野蛮人的行动耐心。而一个好的野蛮人会抓住先知的远见,竭尽全力实现它。雷·克劳克做到了这一点——他把20世纪50年代麦当劳兄弟在南加州创立的麦当劳餐厅变成快速的、人们无须下车的餐馆。又一代人以后,“野蛮人”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先知者”伙伴斯蒂芬·沃兹涅克一起创建了苹果电脑。
打破规则者成长的秘诀是:一方面保持“先知”和“野蛮人”的方向平衡,另一方面在市场上建立起势能。打破规则需要这样的组织:组织成员认可各个方向产生的价值;组织的领导人像政治家一样能够左右各种力量,视当下的需要随机应变。
细数那些走向巅峰的人物,有谁不是打破了行业的规则才寻找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功之路?“野蛮人”柳井正又怎会屈居于这样的规则之下呢?
外界的质疑、阻挠甚至是贬低不会让柳井正放弃这样来之不易的合作机会。此后,优衣库与东丽公司从商品开发的初期阶段开始,从材料开发到销售建立起一体化的合作关系。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优衣库将提供其在全球收集的流行预测信息和销售数据,与东丽公司共同负责服装产品的策划等工作,并确保最高级面料的稳定货源。东丽将通过双方一体化的合作开发,推进新材料的研发,有计划地实施面料生产线等设备投资。同时东丽还将在全球各地工厂建设优衣库专用生产线,以帮助优衣库进军海外市场,以应对欧美著名服装企业的竞争。
与世界上化纤技术最先进的东丽公司合作,让优衣库为消费者不断带来新的惊喜并引发全新的穿衣革命,这让柳井正信心十足,“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能买我们做出的高品质衣服”将不会只是一句口号。同时,东丽对优衣库的快速发展无疑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两个巨头伙伴开始携手创造未来的宏伟蓝图。
“计划未来,是为了活在未来。如果不拼命努力,不可能一直维持现状就能生存,如果不想想未来自己要变成什么样,没有这样的意志,在将来是不可能存活的。”“打破规则者”柳井正这样看待工作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