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过程
(一)充分发挥三个实训平台(基本技能实训平台、专业技能实训平台和上岗实训平台)的作用,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1.校内专业实训室是训练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实训平台。在学校的整体部署下,畜牧兽医专业特别重视校内实训室建设。在原有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2016年利用世行项目,增加动物疫病诊断室和饲料分析检测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中做、做中学”,体现学生主体的“工学结合”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作用。专业基本技能如畜禽的大体解剖、病理剖检、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临床基本检查等兽医基本诊疗技术、饲料的识别及配方等实验实训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畜牧兽医专业基本技能的操作,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畜牧兽医实习基地是畜牧兽医教学、科研、生产结合的重要场所,学校先后建立了校内动物医院、校外的宣威德康养猪公司、会泽天兆猪业、陆良种猪场等实习基地,畜牧兽医专业已初步形成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网。师生在参与生产和科研工作的实践中,提高了技能,培养了一种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习惯,达到了科研促生产,教学保科研,生产撑科研的效果,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力促进了基地建设。为服务地方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生产企业是畜牧兽医专业上岗实训平台。为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实训平台,学校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曲靖农业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畜牧兽医专业成立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与正大集团、希望集团,温氏集团、天兆集团及神农集团等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使企业深度参与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及评价考核,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专业外聘教师,形成了学校开放、企业参与的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的合作机制。我们在教学中利用生产企业某一项生产集中进行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加强三轮循环实习,逐步学会畜牧兽医岗位能力
1.第一轮循环是企业见习。为提高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通过工学交替使学生轮流在第一学年进入企业见习2周。在专业教师带队指导下,由企业技术人员就畜禽的饲养管理、疫病的预防和诊治、饲草的加工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畜禽的饲养和管理有初步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技能有初步了解。
2.第二轮循环是到企业的教学实习。为强化专业技能和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及生活,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入企业教学实习1~2个月。实训内容为猪、鸡等家禽的饲养管理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实训前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实训期间要严格服从企业和带队教师的管理。特别强调确保安全,没有重大事情,实训期间一律不准请假,同时强调实训期间带队教师为学生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带队教师也做了动员并提出要求,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实训期间以师傅带徒弟模式进行,3~4名学生由1名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并轮岗实训。在实训的后期,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生产任务。通过实训,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既掌握了生产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训期间的管理完全是企业管理模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生通过实训初步适应了企业的管理和生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3.第三轮循环是顶岗实习。根据教学安排,第三学年根据学生自己的发展的分为五个专业化方向到企业实习,分为猪场方向、养禽方向、宠物医疗方向、饲料生产及营销方向、兽药生产及营销方向。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1年。安排顶岗的实习内容为:学会牛、羊、猪、鸡等家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学会牛、羊、猪、鸡的常见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学会企业经营管理技术。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学校派专业教师进厂进行检查和指导,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顶岗实习顺利完成。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把由企业填写考核情况并盖章的“曲靖农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交回学校,顶岗实习总结和专题报告,由专业教师批改打分并按比例给出顶岗实习成绩,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不得毕业。通过顶岗实习的锻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会两大技能
通过三个实训平台(基本技能实训平台、专业技能实训平台、上岗实训平台)和三轮循环的训练,使学生学会了牛、羊、猪、鸡等家禽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技能;学会了牛、羊、猪、鸡等家禽的生产和管理技能;学会了畜产品与饲料加工技能。动物疾病防治技能、动物生产技能两大技能的掌握使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有了就业和创业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