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布置任务
任务1:每组同学都要采集黄刺蛾的茧放在标本盒内,等羽化出成虫时每组都要把茧和成虫做成标本。
任务2:观察黄刺蛾在校园内为害哪些植物,记在作业本上。
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经过课堂理论教学后,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听懂记得,在实训中让学生主动实际观察并动手制作标本,这样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边学边做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黄刺蛾形态在实训中同学们都已掌握,难点黄刺蛾的综合防治同学们也初步掌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观察、采集标本、制作标本、保存标本。在这个过程中讲理论大多数同学不一定记得,但亲自动手做同学们记忆犹新,效果好。
四、教学过程
让同学们发现、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动手制作、成果展示。这种效果好。
案例反思
课后一段时间,黄刺蛾的茧已羽化出成虫,我带着同学们把它做成标本,放在了实训大楼。我为同学们取得的进步和成功感到欣慰时,触动了我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人们都说当今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收底的学生,几乎什么也不会,其实这就是一种偏见。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不太愿意学习,还有的对学习厌烦,上课就想睡觉,只有少部分学生感到充实有意义,但还是需要鼓励他们才能坚持学习,在学校中理论性强的东西他们觉得费解,但对于实践的东西他们的理解和动手能力还是非常强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么办?怎么能让学生在上课中放下手机,紧跟教师步伐完成教学任务,这值得我们深思。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计划,很少因为学生的原因而改变计划,当学生的生理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适应教学需要时,教师很少主动地调整或改变教学方法和进度。于是,学生采用各种方法逃避学习,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身顺心违地应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经历着过多的痛苦和失败,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摆脱了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积极投身到学习过程中去,在不提数理化时,他们是很可爱、很聪明的,基于园林专业课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并结合校园环境及周边环境特点,我采用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常将学生带出课堂,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想学,还想更好地继续探讨书本知识,让它们更牢固的掌握在学生的脑海中,并不断渗透学生的职业意识。
成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心智的奉献,也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他将深深地留在教师的记忆里,值得教师细心回味和深刻反思,激励着教师不断探索教学的真谛。
(执笔:续路林 黄敏 邹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