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关系到职业学校的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所以在构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客观性与科学性统一、导向性与激励性统一、主体性与多元性统一、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统一等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
职业学校通过“教育”这一形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最终是要走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要接受企业与社会的考验,所以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社会化教育,对其教育质量评价应当坚持开放性与教育性统一的原则。通过社会评价的信息反馈,职业学校了解到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如何培养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为职业学校建立和改进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的教学计划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使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客观性与科学性统一
既然是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那么就要力争让评价更客观。因为不同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设施设备、管理水平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如此,就要在评价透明的基础上采取多层面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在建立职业学校评价体系时,要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指标,以职业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幅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客观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三)导向性与激励性统一
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其最终目的是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同时促进职业学校改进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教育方向。所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通过教育质量评价,职业学校立足长远,制订较高标准的长远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企业而言,要激励他们为职业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家长,要激励他们配合职业学校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努力。对于教师,激励他们结合岗位需求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能力与水平。
(四)主体性与多元性统一
虽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一所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但是其评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一方面要把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定位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程度。同时,一所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不是由学校或某部门单方面评定,而是由企业、家长、学校、教师、学生、教育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化共同进行评价。多元性的评价,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职业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客观公正地反映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要坚持主体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五)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统一
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包括的层面多、信息量大,所以制定的评价体系要相对简单,量化程度高,这样才便于操作,才不会使评价结果失真。同时,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浅显易懂,操作起来容易把握,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有实效,从而客观反映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真实状况。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坚持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