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古老晒盐业
10月9日,我们从丽江来到香格里拉市,翻越白茫雪山,到达德钦,沿着澜沧江西行,秋季的澜沧江波涛汹涌,两岸的树木已经染上了秋天的金黄和橘红色。我们途经由纳西族著名的“藏客”赖耀彩先生捐资修建的茶马古道要津——溜筒江铁索桥,这是在纳西人的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桥梁。根据我们预定的行程,第一天抵达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族乡。
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族乡,是西藏唯一的纳西族乡。
回忆起2002年6月,我有机会参与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省甘孜州和云南省迪庆州三地联合组织的茶马古道考察队,从云南的德钦去西藏芒康县盐井,一路沿着沉雄壮伟浩荡流着的澜沧江前行,两岸高山植被甚少,一片荒原气象。当时路上多处塌方,我们频频下车往车道上填土垫石,费了不少劲,才来到了盐井。这次重返盐井,公路已经修得很好。暮色时分,我们顺利地来到了盐井乡。
盐井乡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端,位于横断山区澜沧江东岸芒康县和德钦县之间,平均海拔2400米。东北与四川巴塘相邻,南与云南德钦接壤,西与西藏左贡县扎玉、碧土、门孔等相连,气候相对炎热,盛产青稞、大麦、玉米、小米等,以及苹果、梨子、石榴、核桃、西瓜等。
盐井是西藏一个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盐井的采盐工艺和盐田这道人文景观现在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
13年前在盐井,我看到巴塘、理塘的人常常赶着马帮来此地驮盐,我们看到一队队骡马穿街而过,赶马人和街上走着的人在大声亲切地打着招呼。据介绍,至今当地人和周围地区的人皆喜欢食这里的盐。人们也习惯用这种红色的盐喂养牲畜,说是能催膘。
盐井山高谷深,沿江两岸三叠纪红色沙砾层出露有盐泉,据资料介绍,其含盐量高达30.7克/升。当地盐民将泉口扩大,就地势在泉口上层层修建高1.8—2米的方形平顶木棚,顶盖10厘米厚的不透水红黏土层,四周略高,用以晒盐。将盐泉水提至盐田,经3—5天自然蒸发,析出盐分,即为“藏巴盐”。
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族乡的盐田(2002年摄)
盐业是盐井乡的主要经济来源,井口和盐田全分布在境内澜沧江两岸。过去西藏官方称盐井为“察洛”,而地方上的藏族则称“察卡洛”,纳西人则称“察卡”(ceika)。不论是“察卡”或“察卡洛”,都是纳西语的地名称谓。“察”的意思是食盐,“卡”或“卡洛”是洞眼的意思,翻成汉语即“盐井”。
盐井在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上,是个围绕着盐而产生许多战事纠葛的神秘之地。相传在吐蕃统治前和统治时期,盐比金子还贵,因此争夺盐井的战争就很多。历史上,著名的《格萨尔》史诗中的《姜岭之战》,就是描述姜国(纳西)王与岭国之王格萨尔之间因争夺盐池而发生的战争。
到盐井乡最先看的是盐田,我们一行人一大早就到澜沧江江边去看盐田。
当地的纳西族女子用长圆形木桶从江边的盐井内将盐水一桶桶背出,然后爬上来一一倒于一块块晒盐田之中。一两天后,井盐便在阳光的暴晒和强风的吹拂下成为固体状盐。在2002年,从事盐业的村民每人每天从这种盐业上所能得到的平均收入为40元。
江边晒盐最好的时间是当地人所称的“桃花月”,即农历三月百花盛开之时。这里产的头道盐最好、最白,二道盐中有点土,三道盐则是喂牲口的。盐产量多年来变化不大,一般就是年产300万斤左右,每公斤可卖到1.6元左右。下盐井村共有64户从事盐业的专业户。他们的盐主要销到西藏的左贡、芒康、察隅,云南的德钦、丽江,四川的巴塘、理塘等地。
巴塘、理塘的人常常赶着马帮来此地驮盐,我们看到一队队骡马穿街而过,赶马人和街上走着的人大声亲切地打着招呼。据介绍,当地人和周围地区的人至今皆喜欢食这里的盐。人们也习惯用此盐喂养牲畜,说是能催膘。据说母畜吃了这种盐后还容易发情,有利于牲畜的繁衍发展。
盐井是茶马古道上的要冲,据当地人介绍,过去达赖喇嘛规定“茶马互市”只能有3个过道,盐井即其中之一。盐井是商品集散地,周边18个地方的人都来此地做买卖。芒康有18个头人到这里买盐,运到拉萨。巴塘、理塘的人过去要从盐井经过去拉萨。因此,盐井被远近的人看作一个风水宝地。现在每天还有来自察瓦龙的大群马帮到此买货,每次来的马匹100多匹。察瓦龙属于西藏察隅县,是茶马古道上著名的马帮繁盛之地,至今马帮仍然十分兴旺。
下盐井村博闻强识的纳西老人下关告诉我,由于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集散地,他年轻时,每天都有四五百匹马在澜沧江上过溜索来来去去。他过去也赶马做生意,有20匹马,雇了一个帮手(称为“劳都”),经营茶、糖、粉丝,从拉萨运回氆氇、卡其布等,货物一般拉到丽江出手。下关的父亲赶马走过13次拉萨,爷爷也走过拉萨。他有枪,过去沿途山上豹子多,因此进森林前要先鸣枪威慑豹子,晚上露宿,要烧篝火。茶马古道上的商帮以丽江“崇”最有名。从盐井赶马到德钦要走6天,到丽江要走21天,到拉萨要2个月零5天。察瓦龙的人至今仍然赶马到这里来做生意,拉来糌粑等物,来此地买米、盐巴、麦子、油等。
盐井有个神山,叫达弥尤。相传达弥尤神山是卡瓦格博神山的三个女儿之一。传说中曲孜卡温泉是女神达弥尤忧伤慈悲的眼泪化成的。相传很久以前盐井瘟疫成灾,百姓在绝望中又无力医治,女神见到后心生怜悯,垂泪化作温泉供百姓治病祛灾。相传她的眼泪化作了108个泉眼的水,最后形成了曲孜卡温泉。这温泉可以治百病。从古至今,远近的人们都有到温泉泡澡的习俗。
此行有一个主要目标是取澜沧江的水、木、石,时间紧,我们无暇进村调研。10月10日一大早,东巴们在流经盐井的澜沧江举行取水、木、石的东巴教仪式,他们面对江河长声咏诵,然后郑重地把这些具有神圣意义的物件放进瓶子和布袋里。在这里取澜沧江水、木、石等物,一是取回对纳西历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五行”元素,同时也深切缅怀纳西族祖先创业的艰难和对传承盐井采盐等传统民间工艺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