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寿国寺
寿国寺是叶枝康普一带很有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我们慕名前往。该寺位于康普乡戛拉石上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历时5年建成,清乾隆十年(1745)因失火被焚毁,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至现址重建,清同治六年(1867)重修。寿国寺的建造,据说是康普土千总禾娘积极捐资而成,后来就成为滇西北藏传佛教噶举派十三大寺院之一。史书记载,康普土千总禾娘就将大量的田产捐给寿国、兰经两座寺,单是寿国寺就拥有过12个田庄。另一部分是一些僧人在出家时由家中分出一份田产带到寺庙里,通常称为僧人的“私房田”,一般供其生活开支,本人死后即归寺庙公有。
根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的介绍,从维西的兰经、寿国、来远,达摩4个大寺的情况看,转世灵童有从县平民百姓家中寻访来的,也有来自丽江等邻近县份的,而有相当数量则出自与寺关系密切的土司家中。如叶枝王氏土司,接连几代人都有当寿国寺活佛的。
我们在树林茂密的山路上盘旋而上,下面是汹涌澎湃的澜沧江。我们终于来到了寿国寺。寿国寺的大殿前摆着很多铜塑的佛像、装饰用的铜雕等,看去是在装潢寺庙。大门进去,看到了几处斑驳陆离的壁画,在大殿内的墙壁和穹隆上,都还保留有一些老的绘画。老建筑下面堆放了不少木料木板,显然是要全面修缮这座老寺。
洛克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记载,寿国寺是札什达格林(藏语为bKra-shis Dar-yas gling),寿国寺和阿墩子的德饮寺[藏语为bDe-chenging]以及在奔子栏的东竹林寺(藏语叫Don-gnub-gling),都属于黄教,其领袖是拉萨的达赖喇嘛,乾隆十八年(1753)所建的维西东北的杨八景寺也属于这个教派。
寿国寺大殿(2017年摄)
而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和《迪庆州宗教志》中都说寿国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庙。我在寺庙里问了僧人,也说是噶举派的寺庙。木氏土司是噶举派的信徒,曾在康巴地区大力扶持噶举派,迪庆州原来的寺庙原来大多是属于噶举派的,后来噶举派在与格鲁派的教派争斗中失败,所以如松赞林、东竹林寺等原来都是属于噶举派的寺庙,清代被强行改宗,成了格鲁派的寺庙。
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的介绍,寿国寺的建筑风格为藏汉合璧,寺内有许多珍贵的壁画。寿国寺历来为县内著名的大寺。民国年间有僧人171人左右;1956年10月统计,有72人;1958年后陆续散尽。寺内原有活佛2人,民国后期改为1人,活佛之下有“参追”“独巴”等十余人,组成“拉弄”成员。最后一个活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曾被送往四川德格寺修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遂长期留居该寺,1988年秋,曾返回数日,尔后仍到德格寺定居。庙宇迄今基本完好,已被定为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政府有关部门找回几个老僧人看守。我去时,看到有十多个僧人在做法事,该寺显然在恢复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