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山和湖,看望老东巴
第二天(12月21日)早上9点,我们一行出发去永宁的干木神山(liu ddiuq gel mul jjuq,永宁的鹰山),盐源县前所的瓦日神山(we ree jjuq),盐源的普纳居神山(pul naq jjuq),达祖村的拖雷神山(da zzeeq to lei jjuq),这是当地纳人都要祭祀的几座神山。据达祖东巴介绍,转山的时间一般是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几座山同一天一起转。此外,七月初一和十五也可以来转。
来到山顶祭祀山神的祭坛,有很多经幡在迎风飘扬,东巴们烧起刺柏枝,用米粒、苞谷粒、麦粒等祭神,咏诵祈祷山神赐福的经文。在这里取了“五行之物”,然后下山。坐船去泸沽湖中央的阿纳瓦(a nal we)岛烧天香和取水。
在去湖岛的途中,达祖村民何华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去的这个湖岛过去蛇很多,过去管辖这里的纳人土司喇宝成碰到战事,很多达祖人去岛上避战乱。我妈妈也曾去岛上躲,我妈说岛上蛇很多,她手上持一根棍子,一边打瞌睡一边用棍子拍打驱蛇。”
给我们划船的达祖村民一边划船一边和我们闲聊,他说:“村头有个外来女开客栈,这个女子结婚好多年都没有生娃,但来到这里开客栈后不久就生娃了,很多人都说可能和水有关系。我和奔马东巴每年都去朝拜格姆山,两个人每年都顺利。”这样的民间信仰在泸沽湖畔的村子里是比较普遍的。湖山好,各种人间爱恨情仇的故事也多,我多次来泸沽湖,也听到过纳人不少传奇的故事。
这天晚上,我们去看望达祖最资深和有名望的老东巴杨久阿。见到杨久阿东巴,我惊喜地发现他是我2000年在泸沽湖边赶路去四川泸沽湖镇时邂逅的老东巴,当时他正在湖边做一个祭风的小仪式,我们简单聊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走了。一别17年,今天一看见他,我就认出是当年相遇的老东巴,我很高兴。杨久阿东巴告诉我说,他今年已经78岁了,他的名字是一个藏传佛教的活佛给取的。他13岁时开始学习东巴经书和仪式。祖上是今玉龙县白沙镇三思开村的人。他拿出几本祖传的东巴经书,选了一本《祭祖》的经书就咏诵起来,其中一些内容就涉及他的祖先迁徙到达祖村的路线,人去世后,要把去世的人的灵魂沿着经书讲述的迁徙路线回祖先在白沙居住的村落,然后再送回远祖之地。尽管现在交通巨变,有近路可以通达目的地,但东巴在送逝者之灵魂回去时,都只会沿着祖先迁徙时来的路一站站送回去。
达祖村最资深和有名望的老东巴杨久阿(2016年摄)
此次寻找祖先踪迹之行,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尽管各地纳人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周围各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寻祖认祖的认同感都很强,逝者的灵魂也一定要回到祖先之地,而且一定要按照经书所记载的路径,沿着祖先迁徙的路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