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布寺
2016年10月25日,我们去往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主寺楚布寺位于堆龙德庆区西北的楚布沟内,在楚布河的上游,距拉萨有70多千米,海拔4500多米。楚布寺历史悠久,始建于1187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传世者、第一任噶玛巴堆松钦巴(1110—1193)创建的,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这座寺庙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发源地。
一路越过初冬苍茫寂寥的山峦,清清的河流,牦牛在枯寂寒凉的原野上徜徉,不时见到在寒风中猎猎飘舞的经幡。我们终于来到了楚布寺,一进大门,看到身着红色长袍的一些女士从里面走出来,估计是来参观或学习的。她们一路带着灿烂的笑容在交谈,从她们的笑容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快乐的安详。
楚布寺的大殿(2016摄)
一进楚布寺,看到带着灿烂的笑容走出来的女子(2016摄)
楚布寺佛殿的雕塑(2016年摄)
楚布寺一进去就是三座大殿,中间和左边的两座是褚红色的,只有右边那座庙宇是土黄色的。庙宇背后是一座不长树木、岩石裸露的山岗。楚布寺背后名为加日吐切琼博的山腰处,有一座白色建筑物——卓康,即是该寺僧人修炼之处。按照噶举派的修行方式,一般修炼时间为三年三月三天三时。修炼期间不准外出,也不能与外界任何人接触,他们的食品有专人从一个窗洞中传递进去。丽江噶举派名寺文峰寺也有这样的静坐堂。我参访过文峰寺的老僧孙诺(已于2000年病逝),他来过楚布寺,他为我讲述过这个修行的详细过程。据楚布寺里的介绍文字,1959年之前,该寺已经有上万僧众在这里闻思修行,1966年后遭到严重破坏,1981年之后陆续重新修缮。正中大殿正门上方挂着落款国务院宗教事务局1992年立的匾,上书“庄严国土”4个大字。
来到这个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母寺,我强烈地感到它的一种宁静和素净,和拉萨的各个大寺那种人如潮涌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人不多,也不卖门票,使人感受到一种佛门静地的本真氛围。
藏传佛教发展到明代,在藏族聚居区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各教派以寺院为基地,有自己的寺院经济,有的十分强大。教派首领或者是地方势力首领,或者是与地方势力有密切联系的人。明朝经过开国30多年对藏族聚居区情况的了解,到明成宗永乐帝时,治藏政策构思更为周到,对各教派均采取扶持、笼络的政策,多封众建,将王、法王的尊号分别授予藏传佛教几大教派的首领或代表人物。
永乐年间,明廷建立了藏族聚居区的僧官制度,僧官分教主、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每一级都是按受封者的身份、地位进行分封。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一个重要派别,以其特有的活佛转世方式,建立起庞大的寺院集团势力,其领袖人物以周游各地、传法收徒、调停争端、结交地方势力来不断扩大自己教派的影响和实力,从而成为明朝治理西藏所依靠的一大政治力量。[1]
明朝在西藏地方除了封授4个政教首领为王外,还分封藏传佛教三大教派领袖人物为“法王”,在三大法王中,大宝法王封授最早,礼遇最隆,地位最高,其所属教派的实力也最大。
大宝法王为明成祖封给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的封号。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在《明史》中写作哈立麻,即噶玛的别译,本名得银协巴(1384—1415)。明永乐四年(1406),他受明成祖之诏来南京。次年春,受封为大宝法王,门徒二人,均被封为大国师的封号。[2]
大宝法王原是元朝封给萨迦派八思巴的封号,为藏传佛教领袖人物的最高封号。明朝将此封号封给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表明此时噶举派的实力已经超过了萨迦派。
对明朝忠心耿耿的木氏土司之所以与噶举教派活佛的密切关系,除了木氏本身的佛教信仰因素外,更有着这样的政治背景。
楚布寺是西藏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主寺,是历代黑帽系噶玛巴活佛的驻锡地,举世瞩目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首先从这里开始。楚布寺以其特有的噶举派宗教传承方式和宗教艺术魅力闻名于世,在国内外尤其东南亚地区信徒较多。
我们这次在楚布寺参观了历代噶玛巴学习修行休憩的房子。寺内有很多非常精美的壁画,相传是噶玛巴的脚印、僧帽等珍稀文物。
江康色布殿介召
十世大宝法王却英多吉创建的江康色布殿(2016年摄)
此行楚布寺,是来探寻纳人信仰藏传佛教噶举教派的母寺。我过去采访过一些噶举派纳西僧人,他们对我讲过如何经历千辛万苦来楚布寺修行三年三月三日三时学经修行的经历。很多纳西高僧都在这个寺里修行过。
明末清初,噶举派十世活佛却英多吉在教派之争遭遇困厄时受到噶举派的虔诚信徒木氏土司的盛情接待,在丽江生活过30多年,留下很多传说。楚布寺与纳西人自然就有了很密切的一种关系。图中大殿右边黄色的江康色布殿就是十世活佛却英多吉修建的。黄色大殿墙壁上写在一块汉白玉石头上的介绍上说,这个殿是由却英多吉创建的,主供噶举派三大祖师玛尔巴译师、至尊米拉热巴、达布达维雪努造像和诸多身、语、意所依圣物。丽江僧人中相传,这是专门供纳西僧人修行的殿。我也听孙诺等纳西老僧讲到他们去楚布寺修行时,就是在这座涂为黄色的殿里学习的。
纳西族的很多僧人都在楚布寺修行过,如有著名的木大喇嘛。文峰寺老僧孙诺老人曾告诉笔者,木大喇嘛原名木槐青,法号东宝,是丽江木氏土司后裔,作为长子,理应承袭土通判一职,但被认定为掌管滇西北噶举派十三大寺和四川稻城县著吉、崩坡二寺的十四世仲巴活佛的化身,成为十五世仲巴活佛,因此没有承袭土通判一职,由他弟弟木春庭承袭。十五世仲巴活佛藏名白玛赤烈旺秋,后来改“仲巴”为“东宝”,因此又称东宝大喇嘛(纳西语称活佛为“喇嘛迪古今”,意为大喇嘛),木大喇嘛后来前往西藏楚布寺朝拜大宝法王,钻研佛学典籍,在大宝法王处一待就是9年。回到丽江后,他在文峰寺静坐堂苦修了3年,后来被任命为丽江五大寺总管,驻锡指云寺。有一回,西康一个远近有名的大喇嘛听到木大喇嘛的名声后,给他寄来一封信,信中讲了一些深奥的佛学玄理,明显想试一试木大喇嘛的虚实深浅,木大喇嘛便用古梵文回了一封信,西康那个大喇嘛看得云天雾地,只看懂一点皮毛,心中大惊,说这个人不得了,便与其他一些当地高僧联名请他去那里讲经论法。
噶举派的领袖有“五大法王”之说,即大宝法王噶玛巴、二宝法王夏玛尔、三宝法王贾察、四宝法王大司徒、五宝法王乃诺巴窝。而住锡丽江指云寺的东宝活佛,则是仅次于上述五宝法王的噶举派领袖人物。
噶举派的纳西老僧孙诺曾和我长谈,他说,作为噶举派僧人,一生中必须进西藏拉萨北的堆龙楚布寺大宝法王噶玛巴处受戒,或是到德格八蚌寺的四宝法王处受戒。纳西语称这赴法王处受戒的过程为“格隆硕”,即取得“格隆”学位。得到“格隆”学位后才算正式僧人,并有了去静坐堂静坐学经的资格。没有去这两个寺庙受过戒的,不算正式僧人,地位最低。孙诺在他21岁(1931)那年赴西藏受戒,同行的有其他4个文峰寺僧人。他们跟跑西藏做生意的藏客马帮一起走,口粮自带。当时他们的进藏路线是:文峰寺—拉市—维西达摩寺—东竹林寺—白芒山—德钦—西藏,其中要在德钦的洛都以溜索过澜沧江。这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旅程。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粗茶淡饭,意在苦修。白天走,晚上随意在野外找一个地方露宿。孙诺与同伴最后来到楚布寺,拜见了十六世噶玛巴,当时法王刚满8岁。楚布寺有一座专门给纳西僧人住的一座三层楼房,寺中僧人一听说有“姜人”(Jang,纳西)的僧人来,便会热情地将他们接到这座楼中居住,被褥等都安排得十分周到。寺庙给的饮食也很好。纳西僧人如愿意,可以一辈子待在寺中,这都肇源于自明代起纳西人与噶举派结下的善缘。
孙诺朝拜大宝法王后当年就返回丽江,由“本扎”上升为“格隆”。到28岁那一年,他开始在静坐堂闭关静坐修行,纳西语称之为“笃孜”或“笃可孜”,意为静坐修行,类似坐禅。这三年静坐对僧人是个很大的考验,静坐堂分禅房、讲经坛等。其中有20多间静坐室,长宽只有四至五尺,是真正的斗室。僧人们白天按师傅的安排打坐念经,夜里静坐冥思,无论是冰冻三尺的三九寒冬,还是烈日当空的炎炎酷暑,都要不动弹地静坐。在这静坐期间大门紧闭,不能出门,家人来看望也只能隔着门对话。这期间,认真领会老师的传经很重要,当时僧人中有这种说法:如果僧人的知识不是这样得之于老师的传经,即使你为人家做法事,也不会灵验。3年静坐期满后,孙诺就得了“都巴”称号,相当于格鲁巴教派的“格西”,被视为有学问的正式僧人。
到18世纪后期,去西藏楚布寺和德格八蚌寺学佛受戒的丽江十三大寺青年僧侣在途中被抢被杀的不幸事件时有发生,大宝法王噶玛巴和四宝法王大司徒两位教主深为此不安,他们便要求第九世仲巴活佛曲吉旺秋代表两位教主住锡云南丽江,负责传法灌顶,并掌管噶举派滇西北十三大寺,并成为噶举派三大禅院之一文峰寺静坐堂的常任金刚上师。四宝法王第十世还把设于四川稻城县的噶举派重要寺庙著吉、崩坡二寺托仲巴活佛管理,这样,仲巴活佛就成为仅次于“五大法王”而掌管十五大寺的大活佛。十四世仲巴活佛在丽江圆寂后,于1864年转世于丽江木氏土司家,即十五世仲巴活佛白玛赤烈旺秋,原名木槐青。他精通汉藏两种文字,注重藏语音译的美和字义的吉祥,因此将冠于自己名字前的“仲巴”改为“东宝”。在丽江一带,人们普遍称他为“木大喇嘛”。1912年,他被国民政府“委丽江指云寺活佛仲巴法王为管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市)、维西、永胜、阿墩子(德钦)及藏边红黄两教宣慰大法师”,在滇川藏地区有很大影响。
据北京图书馆藏手抄本《西藏喇嘛事例》记载噶举派楚布寺杰曹(rgyal-tshab)活佛(民间所称的“三宝法王”)世系,其中记载,“八辈(第八世)曲摆桑补,在云南丽江出世,至55岁圆寂”[3]。《道光云南志钞·边裔志·下·西藏载记》中记曰:“丽江贡生郭维炯之叔父生员郭子逢之子,言是三宝法王转世,十二年,其徒来迓,亦能前知,此皆乾隆时事。”[4]
我在楚布寺寻找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的画像,但没有找到,当代十七世噶玛巴的画像倒是各个殿里都能看到。楚布寺里有个殿有很多精美的壁画,殿前柱子上方还挂着不少牦牛、黄牛、盘羊、绵羊等动物的头,显然可见本教和佛教融合后的信仰古风。
离开楚布寺,前往当雄县,路过以地热资源著称的羊八井,海拔4300米。羊八井的地热温度非常高,平均在47℃,这里的温泉含有硫化氢,对治疗人体身上的多种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很多游人都会来这里。我们继续赶路,一路看到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山山脉,原野苍茫,白雪如歌。当晚到当雄县城住宿,海拔442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