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5130米的东达山到八宿
我们继续前行,一路草甸苍黄,层林尽染。越过一个称为拉乌山的山口,海拔有4376米,一群群牦牛在苍黄的高山上悠然地吃草。下山过了拉乌村,来到如美镇,海拔有2595米,我们看到镇上有一个饭馆,上写着“丽江人家”几个大字,在这里吃午饭,店老板是来自丽江永胜的女子,此外还有几家开客栈的永胜老乡。这些勤劳的老乡把丽江的餐饮业带到了西藏。
看不尽沿途青黄相间的高山植物(2016年摄)
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前行,看不尽沿途巉岩峭壁和青黄相间的高山植物。我们来到了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口,这是此行海拔5000米以上的几个山口之一。山口五颜六色的经幡在寒冽的风中飘扬,我们一行人合影留念,纪念顺利翻越此行第一个超过5000米海拔的山口。东达山垭口是芒康和左贡两县的交界处,翻过这个垭口就是左贡县。在东达山,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而在澜沧江和怒江江畔,气温却是20℃左右。我们一天经历的海拔落差近2500米。两县之间横着觉巴山、拉乌山和东达山,路况不是很好,我们常常在颠簸中艰难前行。
我在2002年6月的茶马古道之行中走到这个地方时,听当地人讲解转卡瓦格博(梅里雪山)的三道山门:第一道门称之为“珠嘎”(在梅玉乡附近,全称为察瓦多吉珠嘎,意为金刚山);第二道称为“珠然”,在旺道镇;第三道称为“多拉”。
在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口留影(2016年摄)
从德钦梅里石村走到珠然(海拔3800米),要走12—13天,过去,马帮沿途多依水草而栖息。
第一道山门在觉马乡与碧土乡交界处,靠近德钦县。民间传说,卡瓦格博雪山的两个女儿逃跑去拉萨,想到拉萨大昭寺去朝佛,按习俗,出门的姑娘是不能回头看的,但她们却回了头,于是她们变成了两个大石头,现在遗迹仍在,在旺达镇沙瓦村。
我听到这儿,就想起了纳西人著名的“风流女”(风神)达勒阿莎咪的故事,各个文本都有这样的情节,即她出嫁时,因为回头张望而被交织的北风和黑风刮到了悬崖峭壁上,变成了石人,在那里不断地歌吟和呼唤;阿诗玛的故事也有类似的情节。我不知在茶马古道上流传着的出嫁或出门的姑娘不能回头看的习俗,最初是源于哪个民族的习俗,或者更可能是这条古道上有共同渊源的一种民间信仰习俗。
我们再往前,就来到了海拔4468米的安久拉山口。安久拉山口比较平缓,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不同的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夜色中,我们又翻越觉巴山,山上黄叶与绿树交相辉映,非常美。沿着清冽的玉曲河前行,翻越拉山口。夜幕中走过川藏99道弯,2002年过这99道弯,记忆犹新,非常壮观。我们继而过怒江桥,来到了八宿县,这里海拔2850米,我们住宿在怒江边的一个温泉宾馆中。
海拔4376米的拉乌山口,一群群牦牛在苍黄的高山上悠然地吃草(2016年摄)
【注释】
[1]关于纳西族、藏族的“房东伙伴”贸易,可参看杨福泉《略述丽江古城及茶马古道上的“房东伙伴”贸易》,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
[2]红拉山自然保护区,后更名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距芒康县城60千米处。2002年我参与考察茶马古道,第一次过红拉山。
[3]张忠:《西藏巨商邦达昌的兴衰与功过》,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