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江孜县

路过江孜县

10月16日,我们夜宿江孜县。江孜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2006年,江孜县总人口为6.7万,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汉族、回族等。政府驻地江孜镇。

江孜县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江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

清光绪三十年(1904)英军入侵西藏,西藏军民在江孜以宗山为中心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从此人们称江孜为英雄城。电影《红河谷》就再现了这段历史。1961年,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位于江孜县城中心的宗山夜景(2016年摄)

夜晚,华灯齐明,宗山上的城堡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灯光的映照下的城堡显得非常美。

10月17日,我们去白居寺。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江孜县江孜镇,南、北、东三面环山。寺院四面临水,距拉萨南约230千米,距日喀则东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

看寺庙的介绍,白居寺始建于1418年,由江灵敏度法王绕丹贡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于15世纪中叶的前半期(1418年至1436年)共同主持兴建。历时18年全面完工,寺内建筑构架、彩画、壁画均为明代遗构,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集中体现出古代藏族人民高超精湛的艺术成就。寺中“十万佛塔”是藏传佛教中唯一的塔寺。白居寺寺名,《江孜法王传》《汉藏史集》等藏文文献记载,全称为“吉祥轮胜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一般简称吉祥轮寺,汉文名称“白居寺”即是藏文简称的音译。

白居寺是西藏唯一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夏鲁派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的一个小派别,它的创始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大师布顿·仁钦朱(1290—1364),因此又被称为布顿派。布顿大师早期学习过绰浦噶举、噶当、萨迦等派教法,成名后,受到日喀则地方封建领主的支持,被请到夏鲁寺去做寺主。人们便把布顿传下来的教法称为夏鲁派。由于夏鲁派与萨迦派关系密切,所以有的学者把夏鲁派算为萨迦派的一个支系。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相得益彰,为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1998年,白居寺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我们此行路过白居寺,进去参观,惊叹该寺的建筑、雕塑和壁画的精美。对江孜白居寺壁画较为系统的研究始于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1894—1984)的“印度—西藏”四卷本丛书中的《江孜及其寺院》,后来研究白居寺壁画艺术的国内外成果比较多。

始建于1418年的白居寺(2016年摄)

除了杰出的艺术特色,白居寺深深吸引我的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因此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与纳西族聚居区的多种宗教相互包容相互礼敬有相同之处,纳西族有本土的东巴教(包括达巴),与藏传佛教噶举派、格鲁派、宁玛派、萨迦派等和睦共存,也是典型的多元信仰并存。丽江、维西等地的纳西族以信仰噶举派为主,永宁的纳西族以信仰格鲁派的居多。明代木氏土司大力推进噶举派的弘扬,但对格鲁派也予以支持,土司木旺还出资建盖了著名的格鲁派寺庙理塘寺,请达赖三世来为寺庙开光。永宁的纳人(摩梭人)还有信仰萨迦派的。四川木里稻城等地也有信仰宁玛派的纳人。各地纳人的信仰充分反映了信仰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各个纳人支系信仰的差异都与特定的历史、社会的差异息息相关。

从江孜县继续前行,沿途看到已经收割的很多麦田,江孜县有西藏粮仓之说,看这些平坝里肥沃的农田,可以看出确实此言不虚。我们来到日喀则市,去看了有名的夏鲁寺,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驻地东南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中,距离日喀则市中心26千米。相传,此地曾经是吐蕃的十大商市之一。根据寺史记载,夏鲁寺始建于公元1087年,相当于宋朝哲宗元祐二年。建寺的创始人名杰尊嘉饶穹涅。至公元1320年,相当于元朝仁宗延祐七年的时候,夏鲁寺迎请布顿大师主持寺务,自此在西藏佛教中建立了夏鲁派。到公元1333年元惠宗时,布顿大师重新修建了这座寺院。2012年,寺院有僧侣60多人。大殿建筑的总体面积虽不很大,但是殿中造像之精美,壁画内容之丰富,造型艺术之精致,是极为少见的。

我们在拉萨飞机场附近吃午饭,又是在丽江永胜乡友开的丽江印象腊排骨店。据店老板说,他们几个永胜亲戚出来开丽江腊排骨店,形成了连锁店。此行一路上看到永胜老乡开的丽江腊排骨店,深为永胜老乡的吃苦闯荡精神所动容,也很高兴丽江的饮食业也走进了西藏,延续了当年纳西族藏族之间在饮食文化方面的相互借鉴吸收的传统之风。

江孜县所见到的肥沃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