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海湖和湟水取水
10月29日一早,我们从格尔木前往青海湖。格尔木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天朗气清,阳光灿烂,一路是茫茫无际的柴达木盆地大戈壁。
我们路过德令哈,早逝诗人海子的名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使很多人知道了茫茫戈壁中的这个地方。想起这位过早飘逝的著名诗人,想起这首很感性的诗,我很感慨,在青藏高原,常常会触发文学家艺术家们的很多情思和灵感,而海子却在25岁时用卧轨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此刻越过德令哈原野,心里很感慨,写了一首诗凭吊这个青年诗人:
海子写了一首诗
在这德令哈戈壁
在他的青年时代
这年轻而忧伤的诗
留在了戈壁荒原
我今天走过德令哈
戈壁荒原依旧
风送来诗人的这首诗
诗人已远在天边
当年他在这里说:
“戈壁的尽头两手空空
两手握不住一滴眼泪”
今夜戈壁的上空寒星闪烁
世上很多泪为诗人而洒
二十五岁的诗人已远行
姐姐也不知在哪里
诗却让人记住了德令哈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人都有忘了别的一切
只挂念一个人的时候
每个人的爱如涓涓细流
汇成了世上的爱河
诗人的生命定格在二十五岁
但他永远拥有了戈壁
空空而美丽的戈壁
他永远地面朝大海
吟哦着春暖花开
茫茫无际的柴达木盆地中的德令哈原野(2016年摄)
我们在戈壁上还看到有一群骆驼,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不知这些骆驼是不是野骆驼。戈壁之上,则是一些积雪的山岭。我们走过乌兰县,乌兰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路上我们来到了位于乌兰县境内的茶卡,看到了苍茫的盐湖,还有在湖边徜徉的羊群。“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的意思。“茶卡”这个词汇,与纳西语的盐池(或盐井)发音一样。关于盐海和盐池,历史上,纳西族与藏族之间发生过很多故事,我们在上文写到西藏芒康的盐井时已经提到,下文在讲到四川盐源县时,还会有故事。青海乌兰县的盐湖景区现在已发展成为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新型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们这次有使命和目的地,要赶路,无暇去看这些著名的景点了。
在戈壁上看到的一群骆驼(2016年摄)
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了青海湖,看到夕照中的苍黄色的山峦,有的山峦已经积雪了。大群的羊在枯黄的草原上徜徉,山峦和草原中的五彩经幡在猎猎飘舞。终于,天际的一抹蓝色向我们奔来,我们越往前走,这蓝色面积越来越大。渐渐地,我们看到了暮色苍茫中浩瀚无边的青海湖,那么宁静地横亘在天地之间。
乌兰县境内的盐湖(2016年摄)
青海乌兰县的原野(2016年摄)
青海湖边的山峦已经积了厚厚的雪,这个季节,游客比较稀少,我们费了一些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旅馆住了下来。
第二天,也就是10月30日的清晨,我们起来去湖边,举行庄严的取水仪式。蔚蓝色一望无际的湖,湖边的雪原、羊群,还有在风中飘舞的五彩经幡,互映出一种独特的美丽。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对曾经休养生息在黄河湟水流域广袤土地上的游牧者古羌人后裔诸民族的神湖传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生活在青海湖周围的一些民族还保留着祭湖的信仰习俗。如今,美丽的青海湖是我国西部一颗夺目的明珠,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人们来欣赏这湖之大美。
纳人东巴教中所说的四大圣物之一美利达吉湖,有的东巴解释说就是青海湖,而从更多的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美利达吉湖的神话与阿里的玛旁雍错密切相关。一个民族的山水神话的形成,是受到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美利达吉湖神话的形成既与本教所崇奉的玛旁雍错神话密切相关,也会与在古代纳西先民居住地范围的青海湖这个大湖相关,所以在后世的解释中,就有了有的东巴把青海湖解释为美利达吉湖的说法。
2007年,我第一次去青海湖,当时就想到了这个大湖与纳人的关系,后考证纳人的祖先之地是在青海与甘肃的河(黄河)湟(湟水)流域。有感而写了《朝拜青海湖》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怀:
在我祖先的传说中
有一个缥缈的神湖
美利达吉湖是它的名字
相传在遥远的北方
它孕育了纳人的祖先
孕育了纳人的精灵世界
相传祖先的故地
就在离神湖不远的地方
黑雁在那里戏水
白鹤在那里下蛋
祖先可以骑着红虎
在树林里漫游
马鹿和人一起
在青青的草地徜徉
浩瀚的青海湖(2016年摄)
青海湖畔的羊群(2016年摄)
这是一个梦中的湖
这是一个精灵的世界
你铭刻在纳人的记忆里
你在我心中多少年
梦中的风吹送来你的波光
我无数次皈依你的怀抱
我无数次走进你的碧蓝
迁徙的星光月光中
神湖的故事
传唱了千年
古老的歌谣
一直打动着纳人的心
老东巴说这个湖就是青海湖
湖中有神奇的神树
湖中有吉祥的海花
有过黑白部落公主王子
那永远使人流泪的故事
湖水蔚蓝如梦
湖水浩瀚无边
古老的美丽
依然在低吟浅唱
古老的神秘随风吹来
远处有飘逝的羌笛在响
青竹的口弦
在清波中鸣响
如泣如诉如梦如烟
风猎猎,白云飞
天苍苍,湖茫茫
苍黄的草原静默无语
秋天的空中有鹰飞翔
它在读着纳人的神话
我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
它在云和风中飞扬
把我的心愿
诉说给不朽的祖先
诉说给蔚蓝的湖水
神湖啊神湖
愿你的灵气和吉祥
永远护佑你那些
如今已定居在远方的子孙
我在湖畔沉思
在湖中藏了一个梦想
我携带一块湖石归去
从此它陪伴着我
风雨路途中
一缕神湖的气息
已经融进我的心中
我的生命平静
我的灵魂安详
考察队在青海湖边合影(2016年摄)
我轻灵地走在路上
……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了湟源县。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位于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全长374千米,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千米。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是青海的母亲河。
湟水与古代休养生息在其流域的古羌人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古羌人后裔的纳西族,后来逐渐南迁到如今所居住的区域。从信仰和文化上而言,他们与河湟流域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今天来到湟水上游,感念当年生活在湟水流域的纳人祖先,取一点水回去,感觉有一种慎终追远、铭记纳人祖先奋斗精神的深刻含义在其中。
激动中,有感而吟。
纳人先民祖居地,湟水奔流岁月长。
临水思绪随云走,心偕白鹤到原乡。
遥忆祖先游牧曲,风吹草低见牛羊。
羌管悠悠吟夜月,水流啾啾叹晨霜。
漫漫旅程迁徙路,餐风饮露走“三江”[2]。
湟水长流静无语,犹闻水波说沧桑。
青海省乐都区柳湾墓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墓葬群,地处湟水中游北岸台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考古队在这里共发掘墓葬1730多座,出土文物37925件,其中仅彩陶文物就有17000多件。这1730多座墓葬包容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齐家、辛店文化等4种文化类型,属于新石器时代,这4种文化类型延续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
我曾在2007年专程去参观了柳湾彩陶博物馆,在里面看到了出土于乐都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的彩陶,其中有好几个就有“卍”字。其中含义是否就如有些学者所说的太阳崇拜意识的反映?它与本教和东巴教的“卍”字又有什么联系?纳人是从柳湾所在的河湟流域迁徙下来的古羌人后裔,藏人和纳人的祖先是否在他们的本土宗教形成早期就已经与这个神秘的吉祥符号有关,还是后来的本教产生后才进入两族的宗教信仰体系中?看来这个神秘的符号“卍”字源远流长,值得深入研究。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东巴教以本教教符“卍”为吉祥与善的标志,在东巴象形文字中,“卍”(读“恩”,ee),有吉祥、好、善等诸多含义。[3]
当天的路程相对比较轻松,下午5点多,我们来到了青海省首府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