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尼洋河前行

沿着尼洋河前行

2016年10月13日,我们考察队一行从林芝出发去拉萨。拉萨对于纳西人来讲是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东巴经和民歌中,常常提到拉萨,纳西语称拉萨为“窝左”(wo zo)。无论是茶马古道的贸易还是宗教文化的交流,拉萨都是一个核心区域,在纳西族、藏族历史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丽江到拉萨的路上,走过多少纳藏两族的高僧大德,多少商贾巨富,还有多少卫国征战的军人。本书中在讲述澜沧江上溜筒江渡口的章节中,写到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为平息新疆伊犁蒙古兵准噶尔部在西藏引起的动乱,安定西藏地方,朝廷命川滇同时出兵西藏。丽江土知府木兴、木崇父子奉命亲领士兵五百名赴西藏为国征战。

滇藏之间纳西族与藏族之间的贸易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纳西族古老的东巴经书《多格绍》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藏族聪本(生意官)马帮九兄弟,赶着九十九个驮子来(纳西族人聚居之地)。”[1]纳西人走茶马古道的藏客马帮长年累月拉着货物长途跋涉去拉萨,去噶举派母寺拉萨楚布寺修行的僧人也常常和马帮同行。过去,从丽江到拉萨的茶马古道线路有几条,这几条线路,以最短距离计算也有5300里左右,需要走100多天。我采访过一些那时走过这条茶马古道路线的老人,听他们讲述那时路途的艰辛,还要随时准备应对沿途盗匪的抢劫等,其艰苦卓绝真是一言难尽。

我们离开林芝,沿着尼洋河驱车去拉萨。我在2011年曾有机会从拉萨来林芝,一路也是与尼洋河同行,沿着这条碧蓝如玉的河流在西藏高原走,一直看着她流入浑浊的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支流之一,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尼洋河又称娘曲,由西向东流,全长307.5千米。藏语称“河”为“曲”,称“湖”为“错”。尼洋河,藏族民众叫尼洋曲。

在传说中,尼洋河是神山流出的悲伤的眼泪。该河两岸森林植被完好,河水清、含沙少,是西藏工布人民的母亲河。与拉萨河不同的是,它是从另一个方向与拉萨河背道而驰,流经工布江达县、林芝,最后在另一个方向汇入雅鲁藏布江,与最后随雅鲁藏布江流过来的拉萨河水汇合,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发源于同一座雪山的流经不同方向的河流最后又在同一条更大的河流相汇了。行走在这条清澈的尼洋河边,我曾这样记录当时的心情:

这苦难的地球上

被人污染的河流已经太多

西藏的尼洋河

我今天有缘和你同行

你的蓝洗亮了我的眼睛

就如家乡的河流

曾一次次把我的眼睛洗净

清纯的河流映着白雪

山风吹来森林的清香

忽然想起月色星光下

水神山神会在河里沐浴

山兽水禽也一起唱歌

白雪般的浪花应和着它们

讴歌这高原尚存的净土

尼洋河一路清唱

我和你同行一天

一路的清波荡漾着天籁

一直来到了雅鲁藏布江

这条大江不再清澈

尼洋河的蓝色和纯净

逐渐消失在浑浊里

我的惆怅也随她远去

如今我是反过来从雅鲁藏布江边又沿着尼洋河去拉萨,重温旧路,看沿途的风光。林芝到拉萨一路上有茂密的森林,植被甚好,与拉萨来林芝经过的米拉山西边的苍茫荒芜形成明显的对比。据资料介绍,林芝是天然的植物王国,其森林面积约264万公顷,居全国第八位;木材蓄积量为8.8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为46.1%。

洋尼河两岸的森林(2011年摄)

尼洋河畔的秀巴千年古堡(2011年摄)

我们经过尼洋河畔的秀巴千年古堡,这古堡相传是1600多年前松赞干布在征战中,为方便军队之间的联络以及屯兵和防御,修筑了具有统治标志的古堡群。古堡群在西藏各地均有分布,其建筑风格根据各地的风情和建筑材料而定,有石片砌成的、泥垒的、木制的三种。秀巴千年古堡属片石、木结构。其历史比布达拉宫还早300年。古堡也叫戎堡,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烽火台,在工布江达县境内有多处古堡群,而秀巴古堡群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经专家的实地考证,证实古堡始建于唐朝后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999年,中国科学院专家来秀巴考察,专门对古堡进行了考证,证实古堡建于唐朝后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藏族百姓的传说中,秀巴村一带是格萨尔王征服妖魔的第一个战场。因为古堡是钦巴哪波妖魔居住的堡垒,妖魔居高临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格萨尔王的部队无所屏蔽,苦战三年都没有攻下古堡。

再往前走,尼洋河上有一座崖,人们称之为“中流砥柱”。这块巉岩像一枚带纽的四方印章,有一幢别墅大小,矗立在尼洋河激流中心。河水冲击到这块巨石上,溅起浪花,一路清唱而去。“中流砥柱”背靠神佛山,相传这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打坐时的宝座。“中流砥柱”位于尼洋河中游,其所处在的位置山势险峻,陡象横生。石柱上长着一棵松树,并有很多植被装点,远远眺望,十分壮观。

再往前,看到尼洋河上有一座廊桥,路旁竖立一张广告牌,其中提到如下四古景点:太昭古城、唐蕃古道、茶马古驿站、清朝古墓群。行程匆忙,无暇去看。

尼洋河上有一座廊桥(2011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