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了纳西文化传承的达祖小学
达祖小学是当下达祖村乃至整个纳西族地区教育的一个亮点,达祖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达祖社,在17年前,因为缺少资金等原因,学校撤了,村里的孩子们只能走远路去别处念书,有的学生则辍学务农了。2004年,台胞李南阳先生牵头组织了爱心团,帮助村民重建达祖小学。他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动员全体村民出工出力重建校舍。终于在2005年建成了新校舍,李南阳担任了第一任校长。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接受完基础教育。据介绍,那时的达祖小学只有两间教室,设有学前班和一年级。晚上设有成年人扫盲班,周末有技能教育班,教授生态农业技能。李南阳先生曾在台湾花莲运营生态农场,有丰富的社区营造经验,他希望把这一理念用到达祖村。2007年,李南阳先生不幸因患肺病去世。我们去达祖村时,担任校长的是当地纳西人王木良,还有好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志愿者老师,李南阳老师所提的达祖小学的校训是“行胜于言”,我们在达祖小学的一栋木楞房建筑的外墙看到了用东巴象形文和汉文书写的这个校训。如今学校的师生和村民恪守着这个校训,走着一条学校与村民密切合作进行生态和文化互动融合建设社区的道路。
李南阳先生所题的达祖小学的校训“行胜于言”(2016年摄)
在去学校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家村民门口挂着一块木头做的牌子,上面写着:达祖文创A003,作品名称:纳西咣当酒,工艺家:各玛,这下面用红色字写着:不得强迫推销购物,投诉专线:达祖小学吴老师,然后是吴老师的电话号码。另外一家则有这样的标识牌:达祖文创A001,达祖原生黄豆,工艺家:多仁,然后是他的电话。这是学校带动村民做的本地农业副产品的一种。后来我们又见到一家也是挂同样牌子的制作青刺果油的家庭,这样制作本地特色产品的农户据说还不少。
新任校长王木良老师领着我们参观了学校,校舍的设计非常有本地文化特色,整体结构用了传统的纳西族木楞房的形式,拙朴大气,古色古香,校园内随处可见古朴的东巴象形文的格言俗语等。我在达祖小学里看到修建新校园的文字说明,知道达祖小学新校舍是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在香港龙的文化慈善基金及中大新亚四川重建基金的资助下,于汶川大地震后研发了一套创新的建筑系统与技术,用于环保学校原型设计与应用,称之为“新芽学堂”。他们设计的第二所“新芽学堂”即位于海拔2600米的纳西族村寨达祖。新学校坐落在稍高的台地上,体量、朝向与当地美丽的湖山风景相对应,并和当地村落的结构和建筑特色相呼应。色彩与石砌的基座反映了当地祭祀场所的特点,简单的外围木制格架设计,又使这个现代的建筑融入乡村氛围。房屋设计成可整体拆卸异地重建。校舍还有这样一些特色:房间之间半透明的墙壁可阻隔声音,而不阻挡光线的渗透。校舍采用了轻型复合结构系统,抗震等级可达到麦加利地震烈度10度。房屋还具防火的特性,设计使用寿命高达20年以上,而造价却相当低廉。整个建筑系统超过九成的构件在工厂预制成形,房屋的现场组装仅需两周,并可以拆卸搬迁。烟囱效应以及隐蔽贴地的通风扇可以在夏天维持室内的凉爽。
李南阳先生等真是有心人,如此精细地设计达祖小学的校舍。难怪我们一进校园就感受到浓郁的纳西建筑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的氛围。每年级的教室门上用东巴象形文写着是哪个年级的教室,办公室的门也有汉文和东巴文的标识。老师们备课的房子里,我看到醒目地写着的“与爱同行,有爱相伴”的横幅。我们还看到了正在筹建中的“东巴文化图书馆筹备处”,从丽江找来了一些东巴文化教育读本等。
现任达祖小学校长王木良向我们介绍小学的情况(2016年摄)
达祖小学的校园里有浓郁的纳西文化氛围
据王木良校长和吴先生等人的介绍,目前的达祖小学有5个班: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所有的学生都享受台湾爱心团和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帮助。达祖小学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台湾爱心团同时以达祖小学为基地全面开展在泸沽湖的爱心工作。主要的工作有这样几项:
一、助学扫盲。目前受助学的学生除了达祖小学的全校学生外,还有泸沽湖中心完小、前所中心完小、泸沽湖中学、盐源中学的5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在泸沽湖中心完小设立了奖学金,以鼓励落后地区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达祖小学的负责人李南阳先生的意愿是让泸沽湖所有想上学的孩子都能上学。扫盲的目的是让村民识字;协助想学习的村民了解外面的信息,接受新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意识形态。
二、生态农业辅导与推广。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改善和保存;带领村民学习农业科技技术,传输无毒无公害的概念;努力帮助村民从农业生产中获益。
三、扶贫疏困。特殊照顾特困户,对村里的病难户进行医疗救助;设立急难救助金。
四、文化保护和传承。通过各种方式对当地纳西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礼仪习俗进行保护和传承。
五、村子环境的改善。帮助改变村民生活观念,改善居住条件;努力建设医疗卫生设施。
六、努力保护泸沽湖水环境,帮助当地村民把他们传统的手工艺传承并市场化。
达祖小学的学生们在课堂里认真学习东巴文化的知识(2016年摄)
吴先生还介绍说,要进一步促进农庄建设,发展青刺果油、蔬菜等有机食品,以农民投工投劳的协作方式来确定分值,合理分配。还要教村民学射箭骑马等纳西人的传统体育技艺。
据介绍,李南阳先生等对达祖小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一方面完成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书育人的各种改革,教授学生纳西本土文化传统,也进行一系列生产生活知识、生态环保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我们看到了李南阳先生的墓和位于他原来居住的房间前的雕像,雕像下面用东巴象形文和汉文镌刻着“达祖小学创始人李南阳”。在他生前居住的简陋的木楞房居室里,正中间挂着他的遗像,两边是一副对联:“爱心连两岸,成功不必在我;魂魄系泸沽,慈善终归无极。”李南阳先生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达祖小学的师生和村民。
晚上王校长做东安排了一个乡村晚宴,邀请我们和学校教职工一同聚餐,来自各地的志愿者老师们和我们开怀畅谈,歌舞唱酬,尽兴而欢。从与老师们的交流中,知道他们有的是诗人,有的是有造诣的音乐人,他们都是慕名而来,想为达祖村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夜里推窗望湖,夜色如水,泸沽湖显得那么静谧幽美。想到明代时期就从丽江来到这里定居的纳西人,还有很早就定居这里的纳人(摩梭)同胞,开拓创业,历经风雨,繁衍发展,传承了纳西的传统文化,如今达祖村也成为泸沽湖边的一颗明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我们寻祖之行来到这里,将带回这里的“五行之物”,在玉龙雪山下与来自各个纳人之地的“五行之物”融会一起,凝聚起纳人慎终追远,敬天法祖的传统精神。
达祖村里的文创产品标识牌(2016年摄)
达祖小学创始人李南阳先生的雕塑和旧居(2016年摄)
鸟瞰达祖村和泸沽湖(2016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