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上该放手时要放手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微服游江南时,站在金山寺,看见长江上有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就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儿住了多少年?老和尚不知道问话的是当今皇上,便答道:住了几十年。
乾隆又问:几十年来,你看见长江上每天来往的有多少船?老和尚答:只看见两只船。
乾隆诧异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为何几十年来只看见两只船?老和尚说:人生只有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乾隆大惊,认为这位老和尚十分了不起,一语道破了人世的实质。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追名逐利,这是人的本性,而这在中年人身上尤为突出。年轻人可能还少不更事,对于名利看得不是很重,老年人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惟有中年人,他们在社会上是骨干,在家庭里是栋梁,名利对于他们极其重要。于是,许多人终日忙忙碌碌,苦苦追求,为名所困,为利所累。
自古以来,那些胸怀大志者往往都把求名、求官、求利当做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有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任何的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以牺牲健康与放弃快乐为代价,那显然是不值得的。
客观地说,求名并非坏事。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都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一个人有了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但是,应注意的是什么事都不能过于追求。只要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生邪念,走歪门。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而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
追求虚名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一个想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就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而应抱着淡然一笑的态度,不为名利牵累。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来云往。”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就很容易去拼命钻营。这样,得到名利时会失去品格,得不到名利时会变得痛苦。特别是那些为名所迷、为名所惑的人,最终必定会为名所累,为名所害。
其实,功名也罢,利禄也罢,都是一副用花环编织的罗网,只要你钻进去了,你就无法自在逍遥了。没有功名利禄者,拼命想得到功名利禄;而得到功名利禄者,又担心失去功名利禄。世人只知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岂不知也会给人带来痛苦与祸患。有的人为了逐蜗角虚名、蝇头小利,而终日劳心、劳神、劳力,天天忙碌、奔波、争斗,甚至耍阴谋、施诡计,即使真的得到了功名利禄,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得多,就能平静地面对各种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从而健康而快乐地生活。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盘棋,对于名利,要学会取舍,懂得放弃。有人说,人生也如树,冬天到了,大树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地舍弃了每一片树叶,那些一度繁华如霓裳的树叶相继落去。只有这样,霜雪降临时,大树才不至于被大雪压垮。人要生存,也必须学会舍弃。如果过于地看重名利,就像秋天的果树,因为背负了太多的沉重而容易树倒枝折。而在冰天雪地寒风呼啸的冬天,果树反而很少折断,其原因就是此时花叶落尽,果实卸下,负担减轻了,面对风霜雨雪的袭击就显得无畏无惧,宁静泰然了。人也一样,过于追名逐利,就会过于劳累奔波,过于的忙忙碌碌,过于的患得患失。或许你真的得了名,获了利,但你有可能付出了更多更宝贵的东西,比如健康,比如亲情,比如快乐,比如兴趣与爱好,有的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近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一个娱乐节目,内容就是数钞票比赛。主持人拿出一大叠钞票,面值不一,而且杂乱无章地重叠着,游戏规定,在规定的三分钟内,让现场选拔的四名观众进行点钞比赛。这四名参赛的观众中,谁数得最多,数目又最准确,那么,他就可以获得自己刚刚所数得的现金。
主持人游戏规则一宣布,顿时引起全场轰动。在三分钟内,不说数几万,应该能数几千吧。而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能获得几千元钱的奖励,能不叫人刺激和兴奋吗?
游戏开始了,四个人开始埋头迅速地数起了钞票。当然,在这三分钟内,主持人是不会让你安心点钞的,他会拿着话筒,轮流给参赛者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以此来打断他们的正常思路。几轮下来,时间就到了,四位参赛观众手里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沓钞票,主持人拿出一支笔,让他们写出刚才所数钞票的金额。
我连续看了几期,结果发现,最后获奖的,几乎都不是数得最多的。因为在短短的时间里,往往数得多差错就多。而有些聪明的参赛观众,他们在主持人的故意干扰下,慢慢地数着,不图多,不贪快,能数多少算多少。最后,只有他们真正能够获得奖励。那些贪多求快的人,反而一分钱都拿不到。
据主持人介绍,自从这个节目开办以来,在这项角逐中,所有参赛者所得的最高奖金,从来没有超过1000元。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聪明的放弃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策略。放弃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通达洒脱。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该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对于该失去的东西要抱有忍痛割爱、毫不吝啬的从容态度。就像你的衣柜放满了衣服,必须清理和调整,以便腾出空间给你新买的衣服一样。对于那些虚名假利,我们又何必那么看重呢?又何必去强求呢?不如舍弃了,生活过得还快乐些。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即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子里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是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劳累奔波;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些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大捞特捞,结果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利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和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人生如行舟,而一叶小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抵达彼岸,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决果断地放下。我们要从猴子的悲剧中吸取一个深刻的教训:该松手时就松手!
当然,面对诱人的名利要做出放弃的决定,自然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人生来就喜欢追名逐利。据说武则天曾经召集一帮高僧,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在座的有禅宗五祖的得意弟子:神秀、慧能、玄约、玄赜、智洗等,女皇的问题是:“你们有欲无欲?”这下似乎把这些高僧难住了。说“有”,枉为佛教徒;说“无”,又言不由衷,所以都不做声。只有智洗打破了沉默,回答道:“有欲”。武则天问:“何得有欲?”智洗答道:“生则有欲,不生则无欲。”
“生则有欲,不生则无欲”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规律。欲是客观存在的,你承认它也好,不承认它也好,把它看做魔鬼也好,把它看做天使也好,它都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欲,而在于对它采取什么态度。
人生的目的在于享受生命,在于体验生活的美好。冷板凳、矮板凳,只要坐得心安理得,塌塌实实,但坐无妨。高高在上,众星捧月,固然人生得意,而平平淡淡、清冷寂寞中更易品味人生滋味。正如古人所说的:“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逍遥快乐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别,精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但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有一则小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在它所爬过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东西,它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最后,小虫子被身上的重物压死了。
人不是小虫子,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又极像小虫子,只不过背上的东西变成了名与利。人总是贪求太多,把重负一件一件披挂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能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自己,人还会被生活压趴下吗?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的确,古往今来,那些真正健康长寿的人,那些人格高尚、具有爱心的人,无不生活简朴,思想单纯专一。
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人生法则”,说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在人生的过程中,往往越是单纯专一的人,就越是容易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而那些想法很多,在许多方面都行,都一试身手的人,则往往终其一生而无所作为。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即便是你健康地活到80岁,也才有29200多天,这里面还要除去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睡眠和其他琐事,还要除去童年、少年和老年的时光,其实你真正可以利用来做事情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千天,在有限的人生中,你不可能做得太多,所以,只能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如果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肯放弃,最终也会像那种小虫子一样,被沉重的负担压扁。
有位哲人说过:爬山的时候,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假如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名得利,你就要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追名逐利。得了小名想得大名,获了小利想获大利,你的一生就在名利的圈子里打转转。这就像你在“爬山”的路上只顾低头爬山,完全忘记生活的目的了。你也许能够爬到山顶,但当你站在山顶回头一看,你会发现少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快乐。人生需要名利,但更需要快乐。有了名利也许会有更多的快乐,但如果要用健康与快乐去换取名利,可能就不值得了。
有个好莱坞的歌王,对此就深有感慨。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急于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祖母看见我这样忙,很担心地说:孩子,别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我根本不听她的话,心想:一个人既然知道要怎么走,为什么还要停下来浪费时间呢?我继续往前跑,一年年地过去了,我有了地位,有了名誉和财富,也有了一个我深爱的家庭。可是,我并不像别人那样快乐,我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有一次,一个歌舞团在城外表演,我是主角,当表演完了,观众的掌声久久不停。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们都很高兴。可是这时候有人递给我一份电报,是我的妻子拍来的,因为我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突然,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独自承担着养育孩子的辛苦。我从来没看过孩子们走第一步的样子,他们天真的哭、笑,我都没听过,只有从妻子那里,我得到间接的描述。这时,我突然想起祖母对我说的话。的确,我错过了人生的许多好风景:我和我的朋友疏远了,我好久没有摸过书本了,我曾经答应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但因为忙碌而取消了……”
这样的情景,正可以借用一位哲学家所说的话做一个脚注:“单凭思想而不劳动,当然不能生活,但一生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转,那更加没有意义。”人生的确就应该经营得像一次“旅行”,不只是爬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品味、珍惜。这就要求我们在名利场上该放手时要放手,不要为名利而失去了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