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减压松绑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学生:“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学生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0克。
老师则说:“这杯水有多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
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如果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所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我们都会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
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面对压力无法选择逃避,其实这些人不明白,许多压力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事实上如果你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活出一种轻松的状态来。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一天,一位居士请求禅宗三祖僧璨给自己指出一条解脱之路。僧璨问:“谁绑住了你?”那人说:“没有谁绑住我啊。”僧璨说:“既然没有谁绑住你,你就是已经解脱了,哪里还用得着去寻求什么解脱呢?”那人听了,恍然大悟。那人就是道信,后来,他成了禅宗的第四代传人。这则故事对现代人的启示就是:烦恼、痛苦都生自自己的心。如果你有一颗平常心,能超脱一点来看待成败、得失、荣辱、福祸、名利、权利等,你就会拥有一片宁静恬淡的心境。现在,随着中年人压力的日益加重,不仅使许多中年人产生苦闷、压抑、烦恼和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引发或明或暗的心理疾患,而且给人生蒙上阴影,给中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和隐患。因此,给自己的心灵松绑,给自己的心理降压,给自己的精神减负,非常有必要。
很多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好好工作,要事业有成,要创造更多的财富,要……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如此,评价一个人往往是依据他的事业,他的财产,他的工作能力,而忽视了他生活中健康、快乐的情绪。其实,社会就像一条汹涌的大河,每个人都是河里的鱼,有的匍匐在河底,有的浮在水面,有的在中间游荡。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都能活出精彩来。
女儿在一所中学上高中,有一天她回来对我说,他们班上搞了一个关于未来奋斗目标的主题班会,结果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提出,他们的奋斗目标是当比尔·盖茨第二。我听后不禁哑然,沉思良久,便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从这里可以看出,成功的最佳目标并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因为如果你制定的是一个很难实现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再有价值,对你来说也毫无意义。许多中年人之所以感到压力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己树立的人生目标不切实际,或者是难以实现。为此他们拼搏,他们苦干,他们苦恼,他们焦虑。我们说,理想不妨远大一点,目标则要具体一点,现实一点。
即使你的目标是现实的,你也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因为并非所有的目标都会完满实现,并非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能成功,并非所有的希望都可以满足,并非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当你达不到目标时,你应该坦然面对,不必自责,不必后悔,就像登山队员虽然没有登上顶峰,但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已经享受到了登山的快乐。
专家认为,只要我们心态平和,能正确对待名利,就可以轻松地应对实际中的压力,并进行科学地调节与缓解——
1.透过时间管理,达到压力疏解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作息制度,使生活、学习、工作都能有规律地进行。时间的紧迫,时间的不够用,会使人在面对事件的处理时更觉得压力大。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规划时间的运用,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列出紧急一重要、紧急一不重要、不紧急一重要、不紧急一不重要的处理顺序,避免过度承诺,学习适时说“不”,这些都是让自己变得有时间、不忙、不赶的技巧。现代医学还认为,要根据生物钟的规律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例如,晚上11点准时上床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7点半进早餐;9~11点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是工作或学习的好时机;下午1~3点体温下降,荷尔蒙水平趋弱,人需要放松,故最好午睡半小时;下午3~5点是继上午9 ~11点之后的又一个精力与体力的高峰期;晚6点进晚餐;晚7~9点的记忆力最佳,是一天中第三个学习或工作的黄金时间段;而晚10点又到该入睡的时候了。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将会使你整天疲惫不堪。
其次,你可以尝试放慢一下工作速度。如果你被紧张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下,或者放慢一下,轻松休息一下,这之后可能你会做得更好。工作再忙,也得有个“度”,凡事要量力而行,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才能彻底地放松自己。
再次,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坚持每天散步,每次30~45分钟,或每星期进行3~4次户外活动,这些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2.该低头时就低头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总是昂着高贵的头。弯一下腰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伸直腰。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懂得退让的道理。就像打拳时,退回一步,不是胆怯,而是为了下次出拳时更有力。攀登人生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没有一刹那间的下蹲积聚力量,怎么能纵身上跃呢?做事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不能仅凭自己主观意志行事。此路走不通时要换一个方向,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更不能不撞南墙不回头,也不能不见棺材不落泪。一旦闹到事情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明智者,在“退让”中求发展,绝不会拘泥于一事一时。要知道人生不仅需要积极进取,也需要韬光养晦,需要偶然屈服一下。俗语说:“人到弯腰处,不得不弯腰。”若是强伸头,必然会头破血流。如果一个人从高处走向低谷,仍然不知弯腰,结果就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人生如下棋,有时,不妨先理智地后退一步,结果却能化险为夷,出奇制胜。人生也如航船,聪明机智的舵手,遇弯就弯,遇直快行,遇弯不转舵就会触礁。因此,做人应当有弹性,选择了弹性,就意味着选择了快乐。芦苇能屈能伸,所以能在狂风暴雨中生存下来;榆树却想始终挺直腰杆,结果被狂风吹折。
世事的沧桑、艰难,并不是叹息、愤怒、忧愁就可以解决的,重要的是不应该因一时的失意而堕落颓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新的生机,拨开心中乌云,即见白日青天。人生征途上常是顺境与逆境交替,失败与成功并存,欢乐与苦恼同在。涓涓细流,历经曲折总会归向大海;粒粒黄沙,不屈不挠终能筑起大漠。它们没有惊喜于点滴功绩,也没有屈服于道路曲折。人们要做到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与自己过不去,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需量力而行,要明白随时调整目标不是弱者的行为,而是智者的聪慧。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原属于荷兰福勒船舶公司,它于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却一直没有沉没。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这艘船不可思议的经历,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外壳凹凸不平、船体微微变形的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让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并非劳埃德公司,而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辩护失败,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他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这些人有的被骗,有的被罚,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倾家荡产,也有的因打输了官司,落得债务缠身。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这些人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与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条船。他认为这条船不仅说明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更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不受伤的心灵。而只要能够坦然面对,船就不会沉没,人就不会沉沦。
总之,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聪明者善于根据时势,需要屈时就屈,需要伸时就伸。屈于当屈之时,是智慧;伸于可伸之机,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隐匿自我,伸是高扬自我;屈是生之低谷,伸是生之峰巅。有低谷,有峰巅,一起一伏,犬牙交错,波浪行进,这才构成完满丰富的人生。
3.学会自我“减压”
在人的一生中,压力自始至终存在着。人一出生,压力便开始附着在人的周围;长大后,压力越来越大,而到中年时期,压力达到顶峰。这是无法回避的事情。既然人无法摆脱压力,如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无法摆脱地球引力一样,我们就要学着正视它。
当人步人中年后,工作上的压力通常表现为所担负的责任多了也重了,生活上的压力则表现为膝下儿女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家中老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建议,中年人应学会“举重若轻”,自己给自己减压。对上司赋予自己的工作重任应以乐观的心理去对待,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人们常说的“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并非没有道理。实际上,时时刻刻都挂念着工作,并非一种理性的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因为从客观上讲,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光敬业还不行,还应讲究如何在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更好地敬业。此外,中年人对儿女的事情也应多放手,不要总是放不下心,管得太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儿女成人后,你放手得越早,他们和你也就越能早获益。
学会“诉苦”,减轻心中的郁闷。人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是各种各样的,减轻这些压力有一个通用配方,这就是“诉苦”。每当自己感到有压力时,不妨找自己的好朋友倾诉一下。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朋友听自己倾诉,自己对自己倾诉对减轻所遇到的压力也是有帮助的。有不少人认为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处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实际上,倾诉内心的郁闷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排遣方式,与是否勇敢没有任何联系。
疲劳是会积累的,当你感觉疲劳时,其实你的疲劳已经积累得相当深了,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透支。相对被动休息来说,主动休息更具有科学性。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中年人要丰富个人业余生活,发展个人爱好。生活情趣往往让人心情舒畅,绘画、书法、下棋、运动、娱乐等都能给人增添快乐,都可以远离“绷紧的工作弦”。我们要学会从工作中挤出时间参加业余活动,尤其要注重那些平常工作中不会接触的活动。即如果你是从事脑力工作的(如律师、科学家、会计师等等),就做一些园艺、制作小物件或者烹饪活动放松自己。
一个英国人说过一句极简单而形象的格言。他说:“当我脱下外套的时候,我的全部重担也就一起卸下来了。”我们要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善于脱下乏味和疲劳的外套。除了利用休假旅游和娱乐之外,在办公室里自我调节也有不少“脱外套”的方法。你可以望望窗外的景致,也可以体味一下大脑的思维和感受,一切任其自然、不加控制即可。美国一位铁路局长贾洛威先生的办公室里,总有60只瓷或铜制作的小象散乱地摆在一张台子上。他每天伏案工作感到疲劳和乏味的时候,便起身将这些小象排列合成这样或那样的“象兵大阵”,自得其乐。还有一位大公司的总裁经常在工作紧张的空隙把房门紧闭,在办公室内大跳椅子,美其名日“室内跨栏”。爱迪生在枯燥的千百次实验中,常常用两三句诙谐的笑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前仰后合。而林肯更胜一筹,他能在事态严重、大家精神紧张、面临很大压力的时候,用诙谐的语言或幽默的举动将阴云密布的局面冲破,以使大家心理松弛、思想活跃,寻找出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案。
实际上,许多真正懂得成功三昧的人都是忙里偷闲的好手,都是心态健康平和的人。他们或者每天至少抽十几分钟空闲进行沉思或神游,或者不时亲近一下大自然,再不然就躲进洗澡间舒舒服服地泡上半个小时,放飞自己的心灵,舒缓工作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