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中年人最大的感受
今年刚过40岁的王女士是南宁市一家大医院的主治医生,说起自己工作的劳累来,她感慨万分,说有好几次都因此差点死在了下班的路上。
王女士描述说,自己在做了一天手术后,要走完从医院到家约1000米的距离是多么的艰难。由于做手术时精力过度集中,当我完成全部手术,脱下白大褂时,绷得太紧的神经从高度紧张迅速“自由落体”到完全放松,这巨大的反差让人呈现一种“准崩溃状态”。骑上自行车,我除了习惯性地、机械地知道自己的目的是要回家外,我的思想一片混沌,整个人几乎就是麻木的,恍惚的。由于太累了,骑着车总走不好线路,摇摆着,就像喝醉了酒的人。路边的树、行人、汽车都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也只有呼啸的汽车在自己身边急刹车时发出的尖叫声,才会让自己暂时回到清醒状态。
王女士说,像她这样的骨干医生,一天为病人连续做几台手术,时间持续十几个小时的情况是常事。当完成手术,脱下白大褂时,每一个刚走下手术台的医生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疲惫!
疲惫,这不只是医生的感觉,而是大多数中年人的普遍感受。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的节奏是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忙碌与匆忙中。忙必然导致累。“唉,累死我了!”你不管走到哪里,都可能听到这样的感叹。这看起来颇令人费解,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体力劳动日渐减少,然而劳累感却成为现代中年人的普遍感觉,其原因就是我们太忙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劳累则是对健康的透支,是对身体的摧残。有句西班牙谚语说,“匆忙的人先抵达坟墓”,初看似乎有点武断,但细细品味,却还真是那么回事。因为劳累能够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医学专家将劳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体力性疲劳,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乃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过强的体育运动所造成的。此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如乳酸、疲劳毒素等)堆积于体内,并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包括大脑),表现为手脚酸软无力,肌肉酸痛,胸闷气短,关节屈伸轻度障碍或有牵引性疼痛,体能明显下降。
第二种是脑力性疲劳,主要见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多梦,精神紧张,疲倦忘事等。
第三种是心理性疲劳,是由现代生活高强度紧张与超强压力造成的,由于超负荷的精神负担使心理处于一种混乱与不安宁的状态,表现为情绪沮丧、抑郁或焦虑,精力下降,食欲不振,心跳加快等。
虽然科技的发展不断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但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却在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负荷。当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超过人的承受限度,或因长期反复的刺激形成持续的劣性应激状态,即心理失去平衡的状态时,必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失控,波及内脏使其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免疫细胞和多种酶的生物活性也降低,生化代谢、内分泌功能也随之发生紊乱……因此,现在患有心理性疲劳的人越来越多。此种疲劳比体力性或脑力性疲劳症状更重,危害更大,会对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加剧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对其消除也困难得多。
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疲劳已日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2000年2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全国1/3工龄人口正遭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袭击,患者成年累月感到疲倦乏力,难以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而据美国流行病调查发现,美国如今有400万~600万人患有此症。俄罗斯《消息报》不久前报道,全球至少有5%的人得过慢性疲劳综合症。
目前关于“疲劳”的研究学说有很多。有人认为:疲劳是一种“中毒”现象。因为当人体肌肉活动时,肌肉会产生乳酸,假如除去乳酸,疲劳的肌肉则可重新活动。活动中肌肉还会产生“疲劳毒素”的其它物质,这些物质经血液带往肌肉乃至整个身体,尤其带至大脑产生疲乏感。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条精疲力竭而酣然入睡的狗的血液输入另一条狗,居然使后者很快就觉得“疲劳”而熟睡不醒。把一条活泼清醒的狗的血液输入另一条疲乏且入睡的狗,后者即刻清醒且疲乏顿消。
还有一种学说认为疲劳本身不是病,而是身体免疫力低下、肌体各方面功能减弱的体现,容易生病,且不易康复。疲劳是体质弱的原因,同时也是体质弱的结果,因为身体抵抗力差的人也就容易产生疲劳感。如缺铁性贫血者,长期便秘、肠道毒素繁殖者,慢性病患者等都容易感觉疲倦。不少专家认为:持续过度疲劳、长期睡眠不佳的后果非常严重,即引发慢性咽喉炎、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疼痛、头昏、头晕、头痛等病症,并最终导致免疫力下降。
现代生活中的艰辛磨难、人情世故的烦扰、长期超负荷工作,往往积淀成一层又一层的潜在致病因素,致使许多人因劳累而疾病缠身。你可别小看疲劳,其背后藏有严重的隐患,如果不加以警惕,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改善,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失调、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多种免疫病、感染、癌症等难治疾病。
因此,我们不要把自己搞得这么忙,不要让自己活得这么累。尤其是当有疲劳迹象时应及时调节,今天的疲劳不要拖延到明天,以免日复一日形成难以调节的慢性疲劳症。事业固然重要,金钱固然诱人,但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