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贪念迷住了心窍

不要让贪念迷住了心窍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它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它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贴,从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当蜈蚣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劈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其实,贪心的不只是蜈蚣,人比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贪心不足是人性的一大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正如明代大学者王阳明所说的:“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贪婪就是人心中之贼。如果山中有贼,就会把社会搅得不得安宁;如果心中有“贼”,就会把一个人的心灵搅得不得安宁。但是比起山中的贼来,要消灭心中的“贼”却困难得多。人的欲念无止境,当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得到更多。人之所以贪婪,并不完全因为贫困,只是他永不满足,希望获得更多。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条长凳上。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在穷人旁出现了一个魔鬼。魔鬼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魔鬼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这样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魔鬼就不见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出现了一个钱袋,里面装有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立马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穷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的了。

到了第二天,他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魔鬼告诉他在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便拎着钱袋向河边走去,可是他舍不得扔,又回来了,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之前,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他不吃不喝地继续从钱袋中往外拿钱,金币已经快堆满屋子了。这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脸色像金蜡一样的黄,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他成了一个看起来极老的人,但他还是抖着手往外掏金币,最后,他终于死在了自己的那条长凳上。他的死从根本上说,是源自贪婪。

看起来这个故事很夸张,但现实中像他这样的人却并不少见。现在许多中年人喊过得累,过得辛苦,并不是他生活不下去,而是生活没有满足他日益膨胀的欲望。没有房子的时候想要房子,有了房子后又要大房子,有了大房子又想要别墅;走路的时候想要辆自行车,有了自行车后又想要部小汽车,有了小汽车的时候又想有架私人飞机飞来飞去……越有越想有,越有欲望越盛!其实,有的人赚的钱几辈子都够用了,但他还在拼死拼活地赚钱。赚的钱放在银行账户里,只不过是一串串的数字,根本没有现实意义。但他们像吸毒上了瘾的人,赚钱也上了瘾。于是有的见钱眼开,有的巧取豪夺,有的惟利是图,有的甚至去谋财害命,但最终却都是害人害己。即使是正正当当地合法赚钱,但终日的忙忙碌碌,四处奔波,则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弄得疾病缠身,有的人甚至死在了自己的办公椅上——这与那位死在自己那条长凳上的穷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丝毫不贬低金钱的作用,但我们不赞成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更不赞成无止境地谋求金钱。我们固然需要用金钱来改善我们的生活,需要金钱来培养我们的孩子,需要金钱来赡养我们的父母,需要金钱来建设我们的家庭。但现在的问题是,有的人把金钱当做了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惟一尺度。别人赚了10万,我就要赚20万,别人买新房,我就要买别墅,别人开宝马,我就要坐奔驰……在互相的攀比中,欲望愈来愈强,贪心越来越大。

其实,正如汤玛斯·富勒先生所说的:“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小火苗;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目前的中年人大多数都成就了一定的事业,在社会上占据着中坚位置。虽然他们有着上要养老、下要养小的经济压力,但以他们目前的地位与能力,基本上是能够应付得了的。之所以现在的中年人如此的忙碌,如此的紧张,并不完全是出于经济的压力,而是出自内心的贪念。当今的中年人,现在无一不在为置房而奔忙,而事实上,大多数中年人都赶上了国家福利分房,基本上都有一套过得去的房子。但他们却不满足,要买新房,要买大房,结果是房子越买越大,越买越好。其实,一个三口之家,犯得着花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一套高档的商品房吗?有人计算以后说,拿买房子的上百万元钱天天住宾馆也够了。当然,有条件的买套好房理所当然,但现在许多中年人靠拼命赚钱、靠省吃俭用去买房子,实在大可不必。仅仅为了一个面子问题,而闲置了大部分的面积,浪费了大部分的金钱,这并不合算。在西方国家,人们一般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分期付款买别墅,进人中老年后,一般会根据经济状况,把住宅越换越便宜,而我们现在正相反,巴不得在退休前赶紧完成大别墅、第二第三居所、置业收租等等梦想,这样一来,中年人当然就会感到更加吃力。

资产分配得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年期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例如轿车,根据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理财观念,轿车最多占总资产的3%,即你的房产、证券、首饰、现金等一切资产全算上,如果有100万,你顶多买3万块钱的车。可现在,许多中年人把买车作为成功的标志,作为身份的象征,不管有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不管现实需不需要,都要咬着牙去买车,并且还互相攀比,你买别克我就要买奥迪,你买宝马我就要买奔驰。有承受能力那当然无话可说,但许多人并不富裕,为了买车,他们更加劳累奔波,更加省吃俭用,这又何苦呢?倘是天天开着小车算着油钱,想必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有位诗人说得好:“你要想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想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想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我想,每个人都想活得长久些,那你就应该选择活得简单些。

简化生活不是让人抛弃期望,降低人生的目标,而是要尽量悠闲、舒适。你的人生目标尽可以高远,但要记住的是,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促进生活的品质,而不是相反。生命里填塞的东西越少,就愈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一句话,生活的重心是要让人们生活得更自在、更轻松、更简单,而不是更辛苦、更劳累、更苦恼。这就要求人们不要太贪心,凡事莫强求。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阎王爷对他身旁的判官说:“你跟了我数十年,尽心尽力,着实不易,我想把你转世到人间,你希望做个何等人物?”

判官很高兴地回答:“我只有个小小的愿望,是这样的——

父做高官子状元,绕家千顷尽良田,

鱼塘花果样样有,娇妻美妾个个贤,

雕梁画栋龙凤间,仓库积聚尽金钱,

天长地久人不老,荣华富贵万万年。”

阎王爷听后苦笑道:“人间若有这样的好人家,我早就去了,何必等你去?”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所谓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一个祝福而已,这一辈子能有百事如意就不错了。我们不可能样样都想有,样样都想好,能够把日子过得轻松,过得洒脱,过得惬意,家庭里夫妻和睦,儿女孝顺,单位上事业有成,受人尊敬,那就相当不错了。至于房子的面积,至于汽车的档次,至于存款的数目,那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我们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