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有弛远离“过劳死”
医学研究表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及早发现的, “过劳死”尤其如此。
“过劳死”是疲劳的积聚。人体就像“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产生永久形变,导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个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弹性,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而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
首先我们不能让自己太疲劳。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许多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不分昼夜忙着挣钱、应酬、玩乐,到了累得实在不行了才去睡上一觉,以为这样就能养息宁神,殊不知,可能此时越睡越困,睡得时间越长越觉得疲劳,这是因为身体失去有规律的作息,生物钟被打乱对健康十分不利。
疲劳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这就是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乳酸等。当体内的这些疲劳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疲劳阈值”时,人就会感到疲劳。当然,体内也有消除、转化这些疲劳物质的机制,但有一个规律,疲劳物质的数量在疲劳阈值以下时,这些物质被很快消除掉;疲劳物质的数量达到、超过疲劳阈值时,消除它们所需时间就大大延长。这个规律提示人们不应感到疲劳了才去休息,而应在疲劳之前就休息。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一个工人一天8小时内连续往货车上装生铁,可装12.5吨,而下班时已筋疲力尽了;后来,让他换种工作法,每干26分钟后休息3~4分钟,结果,在同样的8小时里装了47吨,而下班时这个工人显得很轻松,没有疲劳的感觉。
怎样才能做到疲劳之前就休息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熟悉疲劳状态,了解自己是不是有了疲劳,疲劳的程度怎样。是不是有了疲劳,每个人因为个体差异而有很大的差别,这里我们介绍医学专家编制的9个自测题——
1.我通常腾不出时间来做锻炼。
2.经常省下一天三顿饭中的某一顿饭,尤其是早餐,或者长时间不吃一丁点儿东西。
3.睡觉时总觉得将脚垫高了才睡得舒服。
4.每天总是忙得忘了喝水,不到口渴的时候根本想不起喝水这件事。
5.同室而睡的人中有人鼾声如雷。
6.饮食总是吃自己喜欢的那几种,很少有变化。
7.午餐基本是在饭店吃快餐。
8.生活没有什么规律,经常熬夜或暴饮暴食。
9.不订饮食或健康杂志,也不留心杂志上有关饮食或健康的内容。
如果答案中有5个甚至5个以上都是“是”,说明你的疲劳程度相当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迟早会让你的健康受损,如果不及时作出调整和休息,你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会越来越糟。如果答案中有2~4个是“是”,说明你目前还不需要做出大的调整或专门腾出一段时间来休息,你要做的仅仅是对自己的起居饮食多加留心,并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答案中的“是”在2个以下或一个都没有,说明你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沛的精力, “疲劳”离你还很遥远,你需要做的就是将现在的生活习惯和对起居饮食的注意一直坚持下去。
如果发现自己有了疲劳的症状,你就要着手消除疲劳了。一般来说,针对不同性质的疲劳,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法是睡眠,临睡前洗个热水澡或用温水泡泡脚,都会使疲劳消除得快一些。充足的睡眠可使人迅速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合理的饮食能补充体力劳动消耗掉的大量营养物质,所以也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措施。
消除脑力疲劳的主要方法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这也被称为积极地休息。可打打球、做做操、散散步,但锻炼的强度不宜大,时间不宜过长。
心理疲劳是疲劳症中最复杂的一种疲劳。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失眠,做不连贯的梦,在噩梦中惊醒,辗转不眠甚至彻夜不眠等等。一般人喜欢用安眠药对付这些问题,其实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专家们认为下列几种方法对消除精神疲劳极为有效。
(1)首先应讲究心理卫生,加强品德修养,自己的心胸要开阔,以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一旦出现,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闷在心里,比如找知心朋友谈谈心。
(2)进餐时间规律化。有规律地进餐,可以使身体经常处于正常的新陈代谢状态。
(3)多锻炼。身体健康的人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譬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散步等等。锻炼可以使人工作起来更自信,碰到困难时更加从容不迫。
(4)多睡觉。心理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睡眠不足,有这种情况的人每天应当多增加一个小时的睡眠。
(5)把握精力高峰期。有些人上午生气勃勃,有些人晚间精力充沛,找出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极为重要,这样可以恰当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
采用食补的办法改善疲劳往往不失为良策。具体的食补方法有:
1.维生素:维生素B1、B2和C有助于把人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故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劳。日常食物中如胡萝卜、菠菜、黄绿色瓜果蔬菜及乳酪、牛油、蛋黄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石榴、橙、葡萄、柚、木瓜中都有维生素C;豆类、绿色蔬果中含丰满的维生素E,牛奶、酵母、动物内脏中含有维生素B2,海产食物中含丰富的锌,这些都有助于抗氧化,消除人体疲劳。
2.碱性食物:疲劳是由于人体内环境偏酸而引起,多食碱性食物则能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如新鲜蔬菜、瓜果等。
3.高蛋白:人体热量消耗太大也会感到疲劳,故应多吃富含蛋白的豆腐、牛奶、猪牛肉、鱼、蛋等。
4.中草药:人参、银耳、田七、灵芝、五味子等都具有扶正固本、补气活血的作用,能改善疲劳症状。
前面我们介绍过“过劳死”的一些症状,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还专门列出了“过劳死”的十大信号,方便人们自查: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就大腹便便,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桑拿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10.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具有上述1~2项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还不须过度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具备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过劳死”的后备军。
有危险症状和因素的人,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或按医嘱改变晚回家、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有“过劳死”因素的人不一定非要吃营养药或住院,而要重建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总之,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下班就回家,充分休息并适当吃些营养品,是防止“过劳死”和保持健康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