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不见得就解脱了

离婚了,不见得就解脱了

在英、意、德合拍的经典影片《卡桑德拉大桥》中,由著名影星索菲亚·罗兰饰演的女作家对前夫、一位医生说:“每一次离婚都给我带来灵感。”然而,在我国的中年离婚者中,大概没有几个能够做到如此的洒脱。他们的神情倒更像潇洒的费翔唱出的不那么潇洒的歌词——“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人到中年后,如果还没有理顺夫妻关系,经常争吵不断,就要面临着家庭危机,处在离也难、不离也难的夹缝之中。离,舍不得孩子,还要分割财产,且不知能否再找到合适的;不离,终日陷在苦恼、争吵中,心里像被小虫子在日日噬咬。实在忍不了了,便一咬牙,一跺脚:离!

然而,虽然现在离婚是很容易的事情,但绝对不是轻松的事情,更不是浪漫的事情。许多人在离婚时被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弄得心力交瘁,同时还要经受一番刻骨铭心的内心失落、情感撕裂的感觉。因此,中国人对于离婚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那就是“闹离婚”——闹得鸡犬不宁,闹得天翻地覆,闹得精疲力竭。显然离婚不见得就能轻松,就能够解脱。

与年轻人乃至老年人的离婚相比,中年人离婚,代价最为惨重。它让人在最需要携手奋斗的阶段,忽然失去了另外一双手,心理伤害和实际丧失都很大;它还影响到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更有,辛苦十数年,已经积累有型的家庭财产面临分割。

毫无疑问,中年人离婚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比青年人要大得多。中年人承担着社会的大部分工作,他们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出现婚姻危机,无形中会给社会带来各种隐性问题。另外,由于中年人的离婚涉及到子女、财产等更多问题,带来的麻烦也更大,子女的抚养权会引起纠纷,现在普遍存在的分期贷款购房、买车等,也给分割财产带来了麻烦,一旦出现纠葛,他们更容易对簿公堂。在中年人的离婚纠纷中最难处理的,莫过于财产的分割了。现在,“共同财产”的界定非常困难,因为出现了许多从前没有的新种类和新情况——夫妻共同财产已从以往单纯的金钱和实物发展到股票、房地产、保险收益、彩票收益、商业实体、知识产权等等有形或无形的各类财产,种类繁多,而且财产数额越来越大,来源越来越复杂。

其次,损害赔偿也难实现。新《婚姻法》规定:离婚时“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但由于该法严格规定离婚时损害赔偿发生的四种情形,即“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遗弃、虐待家庭成员的”,实际生活中,许多当事人很难就对方的这些行为充分举证,结果赔偿请求得不到法院支持。如果对方处于秘密婚外同居状态,或是实施程度较轻的家庭暴力,当事人举证更是难上加难。统计显示,尽管一方要求有过错方赔偿精神损失的案件较多,但最终得到法院支持的只有20%。

许多人把离婚当做解脱。确实,如果是无爱的婚姻、死亡的婚姻,离婚还真能让人有一种解脱后的轻松之感。但是,对于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中年夫妻来说,离婚毕竟是一个打击,它给中年的男人和女人都将带来较大的痛苦。这是许多中年夫妻在离婚前始料不及的。

有人认为,婚姻的危机对于女人的打击最大。由于男女社会分工各有侧重,使得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承受能力也存在差别。男人为事业而活,女人为婚姻、为家庭而生,这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也不无一点道理。最近,瑞典一项研究结果就指出,来自婚姻的压力可能损害女性的心脏。研究人员在对大约300名曾经心脏病发作或出现剧烈胸痛的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与婚姻较幸福的女性相比,那些婚姻为她们带来沉重压力的妇女所面临的潜在心脏病风险是前者的3倍。研究人员在这些妇女遭遇第一次心脏毛病后便连续对她们追踪观察了5年,结果发现,她们即使考虑了如年纪、吸烟、糖尿病与高血压等传统上的危险因子,婚姻上的沉重压力仍旧会增加心脏病一再发作的风险。另外有项研究则指出,婚姻冲突会使女性的荷尔蒙分泌,但男人却不会出现如此现象。研究人员讲,婚姻压力有可能对心脏造成长期或短期性的伤害,而这两者皆会导致心脏病并诱发心脏病发作等。

而有意思的是,有社会学家曾对150对刚刚离婚和已离婚12年的男女做过调查,结果却与之有所不同。他们认为,离婚对男人的打击更大。在他们调查的150名男人中,有7人自杀,3人入狱。英国的科学家发现,离婚的男人年轻力壮时死亡的概率比女人高76%。德国许多男人在离婚10个月后又找到了新的生活伴侣,但是不结婚。16%接受调查的男人说,离婚是他们非常后悔的一个错误。

有家报纸就离婚后是男人最痛苦还是女人最痛苦进行讨论,为此向我约稿,我写的稿子标题是《男人女人都痛苦》。其实,离婚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非得去争一个高低来。一纸公文,一本绿皮证书,宣告了以往契约的完结,原夫妻双方人身关系的解除。然而,亲手组建又亲手撕碎了的婚姻,仍像梦魔似的缠绕不去,过惯了的家庭生活,又像看不见的大气层,经常影响人的情绪,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此类离婚后遗症,沉重的、无形的心理创伤,很难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这也就是说,不幸的大门在身后关闭了,希望的大门不见得马上就会在你前面洞开。

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追踪观察,一部分人离婚后有能力及时调整自己,另一部分人却需要花费14~15年的时间来医治离婚带来的巨大创伤,在一些人的心里,创伤甚至会跟随他们的一生。而生命却是短暂的,任何人无权糟蹋、慢待生命。于是,他们一边舔干净身上的伤口,一边又在争取新的机会。既渴望幸福,又对生活战战兢兢。这种对爱情既想又怕的心情,不是外人能够体会的。他们的再婚征程上,平添了许多初婚者不曾有的烦恼和人生况味。

有离异史的人在接触新的伴侣候选者时,往往有一个特殊的内容——“痛说革命家史”。他们不光说自己,还探始溯源,疑窦重重,极力想搞清楚对方为什么会闹到离婚这一步。无疑,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一个不会引起愉快的话题。它对双方都是伤疤,怕对方揭开自己的伤疤,自己又想窥探对方的伤疤。其实,面对名存实亡的婚姻现实,产生了自觉的离婚心理,对于任何人都是名正言顺的,不论男女。离异的双方大多本无对错之分,无从判定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都是,又都不是。为了先声夺人,某些人一上来就把前妻或前夫臭骂一通,大加挞伐,严厉声讨,表明自己是如何正确,如何受委屈。这样做反易招致他人反感,对方会由彼及此地联想,生怕以后发生冲突时此君故伎重演,先就有了提防。心想:他(她)爱人为什么跟他(她)离,没毛病能离吗?好男人(女人)都没离婚呢!恰恰忘了自己也是有“前科”的人。在现今不再鄙夷离婚的社会氛围中,当事人自己反倒自惭形秽起来,不啻给新的生活投下了阴影。

另外,与初婚者不同,两个欲再婚的中年人碰到一起的时候,不光带来了各自的气质、思维、习性、亲朋,还带来了子女、财产、身份和社会地位等等。需要顾及的面太多,接触点太多,客观的因素太多,叠床架屋,纷纭杂错,都不能不顾,顾来顾去,本应处于主导地位的主观情感反倒退其次要了。

过去的大门是不肯轻易关上的。婚姻关系的麻烦,就在于它并非只是夫妻双方撒手之后就能了结干净的事情,尤其是在养老育小纵向结构的中国家庭。不管是怎样的分手,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家庭解体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孩子们。正所谓:哪吒闹海,鱼虾遭殃。子女,一般被认为是维系、巩固及加深夫妻感情的天然纽带,在婚姻关系上起着准决定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婚姻关系已不复存在,孩子在父亲或母亲再婚时仍然可以起到准决定性作用。

牛护犊,人爱子,本是天性,当母亲的自是更胜一筹。离异后,不少女性与子女相依为命,给予孩子双倍的疼爱,生怕再给孩子带来不测。她们整日忙于上班、带孩子,也并不特别意识到再组家庭的迫切。待儿女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群,有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开始顶门立户,母亲们方在一夜之间顿觉自己的孤独、寂寞,余生无依。此时,反观自身,红颜已逝,马齿徒增,条件远不如从前,在竞争中又添了几分无奈,悔之莫及。

男士一般不愿意对方身边带孩子,其容忍度大者也只限于女孩,除了女孩多数较柔顺、通情理,还有人依据弗洛伊德学说,认为父亲与女儿天生好相处。故此,众多征婚启事上都不难看到以下的字眼:“如对方身边有子女,最好是女孩。”某男士原先也是这一观点的持有者,可是当他遇到一位中年女士一见倾心后,早先的顾忌都抛到爪哇国去了。这回不但没一点思想障碍,还主动接近对方的男孩,想对人家施以父爱。怎料,男孩的父母怕孩子受伤害,离异之事始终瞒着他。蒙在鼓里的孩子平白受到一位“叔叔”不可理喻的关照,自然心生反感、厌恶,此“叔叔”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跟孩子连为一体的母亲见状,二话不说,斩断了情丝。她绝不会牺牲孩子的利益去接纳一个感情尚不到位的人。人在年轻时择偶,可以全然不顾父母之命、长辈之言,与家庭闹翻的也不鲜见。而中年人再婚时,却每每对自己的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孩子成了他们选择爱情与婚姻时的重要砝码。

经受几番挫败之后,某些离婚者会作出返回过去生活的决定。在他们看来,既然不管是遇到谁,都躲不过磨合——裂痕——再磨合的过程,还不如跟熟门熟路的厮磨。也不排除某些原夫妻前情未泯,强似半道杀出的陌路人。这样,找来找去又回归到原出发点,虽然他们残留的感情不一定有多深,可是彼此终究分不开。就像一块石头在手里把玩,磨得很光很亮,其实拿到街上一钱不值,十年二十年后丢了,在谁心理上都会造成极大痛苦。女性或许更热衷于恋旧。她们更想破镜重圆,保留一个原汁原味的家,让孩子享受“原装”父母的爱抚,重获一种物归原主的踏实。为此,甚至不计曾被她开除出局的男人的种种不是。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倘若对方不愿吃回头草,难免要把她们逼上进退两难的境地。

好景已去,良辰不再,步入中年的人无不脚步匆匆,何况是一个无家之人。他们在遭遇情感之时,通常耐不住性子,想速战速决,不能忍受拉锯战的旷日持久。然而,感情可是说来就来的?就大多数人而言,离异后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爱情所需要的那种新鲜感,英国哲学家罗素用了整整9年。历经了一次家庭地震,余悸尚在,多数人都十分珍惜重组家庭的机会,指望着白头偕老,一好百好。可是,没准太珍惜了,太谨慎了,同样不知如何动作,心想而事不成。到了中年这个阶段,有了几许阅历,多了几分矜持,少了几分坦率。而情感不是客观条件的简单对比、相加,它的建立需要松弛,需要碰撞,需要彼此“放电”。有人过分小心,患得患失,稍有嫌隙便神经兮兮,赶紧刹车。一般来说,放弃总是比建设来得容易。这里,老练恰是激情的大敌。即如年轻时一有灵感下笔就写,文章虽不免幼稚,却虎虎有生气。到了一定岁数,特想写出适合自己身份、水平的文章,反复斟酌,反而写不出来了。人到中年,性情、气质已经定型,难以更改,不像年轻时可塑性强。心理学家们的分析表明,单身独处的生活很容易使人自私、固执和不愿迁就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两个人邂逅旅途,如果一方或双方硬是要去改变对方,肯定也是处处碰壁。

当然,离婚后的中年人也少矫情,多务实,更善解人意,更具容人的雅量。加上明确的社会定位,一定的文化修养,成熟的人生经验,只要扬长避短,不难去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爱情的信条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再婚的中年人同样有理由而且能够收获自己的幸福。但从总体上看,中年离婚,毕竟给自己的生活投下了一道阴影,其婚后的生活调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有这样一个实例。在江西某单位工作的马先生今年45 岁,数年前,他的爱人刘女士与一个有妇之夫卷入了一场婚外情。马先生最终选择了离婚,女儿也交由刘女士抚养。一段时间过后,他备感独身生活的孤寂。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先生和蔡女士相识了。蔡女士今年40岁,是南昌一家商场的营业员。她也曾经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婚姻。由于无法忍受丈夫动辄施以拳脚,她被迫走上了离婚的道路。如今,蔡女士和还在读书的儿子相依为命。

经过一段日子的接触,马先生和蔡女士彼此都很有好感。然而最终,他们还是没有重新走进婚姻的殿堂。马先生不无伤感地说:“我和她在婚姻上都受过伤害,大家对再婚都很慎重。她的前夫知道我们来往后,经常来骚扰她,这让她有些犹豫。而我觉得她什么都好,就是带着儿子不太好。这个儿子毕竟是她与前夫生的。唉,诸多的因素吧,我们很难走到一块。”

马先生其实有过与前妻复婚的机会。有一次,前妻刘女士来找他,说原先那个有妇之夫骗了她,她希望重新回到马先生身边。马先生当场就拒绝了。他忿恨不平地说:“我无法忘记她给我带来的伤害。再说重新凑合在一起,感情也大不如从前了。”

如今,马先生依然孤身一人。他痛苦地说:“我最挂念的还是我的女儿。由于我拒绝复婚,前妻断绝了女儿与我的一切联系。我不知道女儿现在怎么样了,估计快大学毕业了吧。”

马先生没有想到,离过婚之后,居然还有这么多苦恼事。

许多中年朋友离异后,都有过与马先生、蔡女士类似的择偶经历。江西某婚姻中介机构的负责人涂一平评价说:“离婚了,并不见得就解脱了。”他认为,“中年男女刚解除婚姻关系的时候可能感觉很舒服。不过几个月之后,许多人都会有失落感,于是纷纷跑到婚姻介绍所来了。这种情况我碰到的特别多。”

涂一平还特别提醒说,与中年男性相比,中年女性离婚后所面临的困难更多。他担忧地说:“中年男人离婚后再婚的较少,同居的较多。而中年女人离婚后往往处境艰难,要面对许多压力。由于年龄原因,她们的择偶范围非常有限,许多人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独身的道路。以35岁至40岁左右的离婚女性为例,她们一般想找40来岁的男性为伴侣。而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往往可以选择更年轻的女性。根据我所在的婚姻介绍所的统计,中年女性离婚后再次找到伴侣的成功率还不到5%。”

许多中年人把离婚当做开始一段新生活的必然选择。然而,大量的事实却说明,离婚了,并不见得就解脱了。小心地呵护婚姻,才是保证婚姻美满与家庭幸福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