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泪大胆弹——调整中年人的心理

第二章 心中有泪大胆弹——调整中年人的心理

中年期是人一生中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最重的时期。家庭是否安稳,事业是否有成,都会给中年人带来某些特有的心理变化。他们对社会变化比较敏感,心理活动也比较复杂,精神压力较大,特别是经历一些挫折之后,往往处事过于踌躇,行为颇多顾虑。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日间忧郁寡言,晚间夜不能寐。进一步发展则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在身体上则会引发多种疾病。而尤其让中年人难以解脱的是,以他们养老扶幼的角色定位,其心理困惑无处诉说,少人关怀。

青春的红晕在脸上悄然消退,当岁月的皱纹在额上渐渐增多,当生活与事业的重担日趋沉重,当学习工作的感觉日益吃力,许多中年人不由得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我的心太累!”

这不是中年人的故作矫情,也不是中年人的无病呻吟,而是人到中年的特性使然。医学专家认为,人到中年,既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又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因此是压力最大的人群,也是心理负荷最重的人群。如果我们将中年以前的人生及以后的人生分成两个阶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前的人生是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升学、知识积累、就业、事业有成、成家、生子,但是中年以后,人生却好像进入了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健康退化、子女离家、事业发展缓慢、婚姻危机等。若再遇上外界的变迁,如下岗失业、经济危机、子女个人问题等,就更加加重了中年人的失落感与挫败感,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尤其是负面情感和不良情绪,已成为了当代社会威胁中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像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症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如恶鬼附身,缠上了现代的中年人。还有相当一批人虽然没有达到成为心理疾病的程度,但已临近疾病的边缘。

人到中年,失去了生理健康是可惜的,而丧失了心理健康则是可悲的。一个徒有强健体魄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将会因不适应社会变化而失魂落魄,碌碌无为,将会因不思进取而随波逐流,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锐意进取的雄心,最终被社会所抛弃。况且,现代医学还证明,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多疑、忧虑、无端恐惧等心理不健康的人,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中年人的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一样不容忽视。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以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蚀,而且还应具有健全的精神状态与心理平衡的调节能力,以应付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许多中年人就是因各种原因而忽视了心理健康,轻者中年早衰,重者落下终身疾患甚至“猝死”,而成为人世间的飘零落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重大的损失和永远的遗憾。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保证。中年期的心理问题是人人都将会遇到的现象,现代社会尤其难免。对此我们不能忽视,但也没有必要恐慌。经过30~50年的风雨沧桑,我们拥有了中年人的睿智和圆熟,具备了中年人的沉着和稳重,只要我们认真了解人到中年将面对哪些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将引发什么心理感受,并掌握应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态度与方法,就能较好地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心理危机,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从而迎来人生更为灿烂、更为绚丽的“第二春”。

因此,我们认为,人在中年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妥善地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自己的心理危机。这个任务完成得好不好,直接关乎中年人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中年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游刃有余”,才能随时驱除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维持身心功能的协调、稳定,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