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成高发病
王女士在某合资企业做秘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起草完一份合同文案她总要看数十遍,要逐字逐句甚至标点都要念出声,经常是躺在床上还觉得文案中写了错别字,好几次甚至半夜回到办公室看文案。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王女士的感受和经历:走到小区门口突然不能确认自家防盗门是否锁好,于是返回检查一番;刚刚整理好的手提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上班时总想自家的煤气没有关掉;连续几个小时没完没了地沐浴……许多人都受过这样的煎熬。
这些行为是强迫心理所致,严重的会发展为强迫症。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过度的压力导致了具有强迫心理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强迫症发病率约占人口的0.05‰,男性多于女性。有的强迫症患者不停地洗澡,有的在自己家里不停地清洗、吸尘、擦拭、给家具上光,一直忙活到深夜。患有检查强迫症的人,总是担忧地跑到炉子前面,察看炉子关好了没有,房门锁好了没有;患有收藏强迫症的人,在家里塞满了没有用的破烂,这些东西他们是绝不会扔掉的;重复强迫症的患者,可以在一段楼梯上下五六次;强迫“秩序家”,一定会严格按照规则来安排他的日常生活和周围世界,他为整整一个星期的日常事务制定了再详细不过的时间表,他会花几个小时来对齐桌上一叠纸的边角。所有这些强迫症行为对于患者来说都是一种痛苦,严重影响着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障碍,精神因素是强迫症的主要发病诱因。前面介绍的王女士是都市白领阶层的代表,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具有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执性人格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此外,自幼胆小怕事、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会焦虑恐惧,他们为了缓解焦虑恐惧,就会产生诸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强迫症行为。强迫症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但在城市里工作的中年白领人群有高发倾向,且发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专家认为,30岁以上的都市人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们刚参加工作时的学习心态会有所改变,这时候容易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但此时他们的成功欲望又往往很高,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不允许自己出错,凡事追求完美,这种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就可能造成强迫症。也有专家指出,强迫症的发病会因人而异,做事放不开、总拘泥于细节、常焦虑的人易发病,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该病发病率将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强迫症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会与这些强迫想法成年累月地进行着艰苦的“自相搏斗”,他们力图克制却无法摆脱,对自己反复出现的、明知不对的行为不能控制,常误认为或怕别人认为是“精神病”,内心痛苦到了极限。由于强迫症病人的“自相搏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强迫症状愈演愈烈,病人的信心不断降低。所以,强迫症病人常会问医生:强迫症是精神病吗?强迫症能治好吗?
其实,强迫症并不是精神病。有的病人由于觉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不正常,往往误认为患了精神病;有的人则在人前竭力掩饰自己的病态,甚至回避就医。但是,掩饰和回避只会拖延问题的解决,增加治疗和自救的困难。所以一旦得病,不能轻视,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由于强迫症患者通常不愿意透露或者承认自己的病情,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3个常见的问题进行筛查:
问题一:“你是否反复出现一些让你感到焦虑,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的想法?”
问题二:“你是否把东西都弄得非常干净或者频繁洗手?”
问题三:“你是否过度地检查东西?”
如果三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回答者就存在强迫症可能,应该尽快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
专家指出,强迫症(非病态程度)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自我心理疗法可以帮助中年白领人群缓解压力和由紧张情绪造成的强迫心理,预防强迫症的发生。
首先,顺其自然。任何事情顺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不再评价。特别是完美主义人格者,要学会肯定自己,少与他人攀比,要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其次,宣泄疗法。对家人和朋友说出心理创伤和紧张恐惧心理,把内心的痛苦发泄出来。
第三,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地把时间安排得紧凑,使自己没有时间去实施诸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行为。同时可以选择运动锻炼和户外活动来充实生活,减轻强迫心理的干扰。